斯科特·贝森特称美国投资热潮在特朗普执政下“可持续”:“唯一拖慢我们脚步的……”

新闻要点
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认为,美国当前的投资热潮得益于特朗普总统的政策,并对其可持续性表示乐观,但指出政府停摆是一个潜在障碍。贝森特表示,投资热潮可能才刚刚开始,这归因于被压抑的需求以及特朗普政府在贸易、税收和关税方面的政策。他强调了特朗普的“一项宏伟、美丽的法案”为企业提供了确定性,并称美国在能源、税收和监管方面都对商业开放。 自特朗普在2024年11月赢得连任以来,已有数万亿美元流入美国。例如,2025年5月,特朗普与卡塔尔达成了一项1.2万亿美元的经济协议。美国公司如苹果、英伟达、美光和强生等也已向美国投入了数十亿美元。尽管财政数据显示外国投资者购买了近1.7万亿美元的美国股票和债券,但经济学家彼得·希夫对特朗普所称的17万亿美元新投资流入表示质疑,而中国在中美贸易战中则一直在积极抛售美国债券。
背景介绍
自2024年11月唐纳德·J·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以来,其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行以“美国优先”为核心的经济政策,包括强调国内投资、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如关税)以及调整税收政策以吸引企业回流和投资。这些政策旨在刺激美国本土经济增长和就业。 当前,美国政府正面临预算拨款方面的挑战,导致政府停摆。此外,美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紧张关系持续存在,对全球供应链和金融市场产生深远影响,促使中国采取包括抛售美国国债在内的反制措施。
深度 AI 洞察
财政部长对美国投资热潮的乐观态度是否具有现实基础,还是存在被低估的风险? - 贝森特的乐观论调基于特朗普政府的政策确定性,如税收和监管环境的稳定性,以及被压抑的市场需求。然而,这种乐观可能忽略了几个关键风险点。 - 政策的长期可持续性存疑: 特朗普的政策虽然短期内可能吸引投资,但其贸易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策略可能导致盟友关系紧张,并引发贸易伙伴的反制,从而损害长期投资环境的稳定性。 - 政府停摆的累积效应: 尽管贝森特将其视为“唯一拖慢脚步的”,但持续的政府停摆会侵蚀商业信心,延缓审批流程,并可能导致政府合同和项目中断,对投资计划造成实际阻碍。 - 外国投资者结构性变化: 中国等主要经济体积极抛售美国国债,这不仅仅是贸易战的短期反应,更可能代表了全球去美元化趋势和资本流动的结构性转变,可能对美国资产的长期吸引力构成挑战。 考虑到中国抛售美国债券和外国投资者总体购入美国资产的趋势,这反映了怎样的地缘经济分歧和投资策略? - 这种分歧揭示了全球资本流动的复杂性,以及地缘政治冲突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 战略性去风险化: 中国抛售美国债券是其去风险化战略的一部分,旨在减少对美国金融系统的依赖,并在贸易战升级时拥有更大的政策灵活性。这不仅是经济行为,更是地缘战略博弈的一部分。 - 资产类别的偏好转变: 尽管中国在抛售债券,但其他外国投资者仍大量购入美国股票和债券,这可能表明投资者对美国企业盈利能力和股市的信心,以及对美国国债以外其他美元计价资产的配置需求。这或许反映了对美国经济的长期信心,但也是对资产类别而非对地缘政治风险的区分投资。 - 美元霸权的逐步削弱: 随着主要经济体减少对美国国债的持有,虽然短期内难以动摇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但长期来看,这会增加美国未来融资成本,并削弱其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 彼得·希夫对特朗普17万亿美元投资流入主张的质疑,对市场信息透明度和投资者决策有何警示? - 希夫的质疑凸显了在政治言论和实际经济数据之间进行批判性分析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评估宏观经济声明时。 - 数据真实性与可信度: 17万亿美元这一庞大数字的真实性受到质疑,提示投资者在面对政府或高层官员的经济数据宣称时,应寻求独立验证和多方数据来源,以防信息失真。 - 信息不对称与市场认知: 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可能导致市场对经济前景的误判,从而引发资产价格的扭曲。投资者需警惕被过于乐观或缺乏细节的声明所误导。 - 风险管理与尽职调查: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需要更严格地进行尽职调查,不仅仅依赖政府的宣传,而是深入分析具体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资金来源和潜在风险,避免盲目追随政治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