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麦寻求平息对2026年增长的担忧,同时警告中国销售额将下降

新闻要点
荷兰半导体设备巨头阿斯麦(ASML)周三试图缓解市场对其2026年增长的担忧,同时警告称其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预计将“显著”下降。 该公司表示,预计2026年的总净销售额不会低于2025年,并承诺将在明年1月提供更详细的展望。阿斯麦还维持了其2025年年度销售额将比2024年增长约15%的预测,毛利率约为52%。 尽管受美国芯片出口限制和特朗普政府关税威胁的影响,阿斯麦受益于人工智能(AI)热潮,第三季度订单额达到54亿欧元。然而,CEO Christophe Fouquet警告称,预计明年中国客户需求和销售额将较2024年和2025年显著下降。分析师认为,虽然中国销售下降令人担忧,但阿斯麦对2026年增长的承诺以及AI带来的机遇为公司前景提供了支持。
背景介绍
阿斯麦(ASML)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光刻机制造商,在先进芯片制造领域占据垄断地位。其设备对于生产用于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和消费电子产品的高性能芯片至关重要。 近年来,由于宏观经济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剧,以及美国对中国实施的严厉芯片出口限制,包括特朗普总统在2024年连任后继续对半导体行业施加关税威胁,阿斯麦的运营环境面临挑战。这些限制旨在遏制中国获取先进技术,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产生了深远影响。 尽管面临这些逆风,全球对人工智能(AI)芯片的需求激增为阿斯麦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推动了对其先进光刻系统的强劲订单。
深度 AI 洞察
阿斯麦如何在日益加剧的中美科技竞争中平衡其全球业务战略? - 阿斯麦的声明反映了其在复杂地缘政治格局中的战略平衡:一方面,通过强调AI带来的增长机会来安抚投资者;另一方面,则直面中国市场销售额因美国限制而下降的现实。 - 这表明公司正在积极调整其供应链和客户结构,以减轻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并寻求在AI驱动的全球需求中找到新的增长点,这可能包括与非中国客户建立更深层次的合作,并探索新应用领域。 - 特朗普政府的持续强硬立场,尤其是潜在的额外出口限制,将迫使阿斯麦进一步强化其“去风险化”策略,即在不完全放弃中国市场的前提下,减少其在关键技术领域的风险敞口。 中国销售额的“显著”下降对阿斯麦的长期市场地位意味着什么? - 尽管阿斯麦预计2026年整体销售额不会低于2025年,但中国市场的显著下降预示着其在全球市场份额和技术扩散方面可能面临结构性挑战。 - 长期来看,如果中国客户转向国产替代方案或发展自身光刻技术,阿斯麦在华市场份额可能永久性萎缩,失去一部分未来增长潜力。 - 然而,由于阿斯麦在EUV(极紫外光刻)等尖端技术上的独有地位,其短期内仍将是全球芯片制造不可或缺的供应商,中国销售下降更多是地缘政治的直接结果,而非技术竞争的失败。 考虑到美国大选结果,阿斯麦面临的监管环境将如何演变,并对全球半导体行业产生何种连锁反应? - 随着特朗普总统的连任,美国对华科技竞争的政策框架预计将保持甚至强化,使得阿斯麦等关键技术供应商面临持续的合规压力和市场不确定性。 - 这种政策延续性可能促使更多国家重新评估其技术供应链韧性,加速区域化或“友岸外包”趋势,从而改变全球半导体生产和销售的地理布局。 - 长期而言,若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持续,可能会导致全球半导体行业形成“两套体系”:一套服务于受美国盟友主导的供应链,另一套则服务于中国及其技术生态系统,这将增加行业复杂性和运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