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亚洲市场上涨,与华尔街跌势背离,因中美贸易争端再起

全球
来源: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发布时间: 2025/10/15 16:38:00 (北京时间)
中美贸易战
亚洲市场
中国经济
通货紧缩
美联储货币政策
SHANGHAI, CHINA - AUGUST 14, 2025 - Tourists are visiting the Bund in Shanghai, China on August 14, 2025.

新闻要点

周三,尽管中美贸易争端再度升级,亚洲-太平洋市场仍普遍上涨,与华尔街前夜的跌势形成对比。美国总统特朗普指责中国未购买大豆,称此为“经济敌对行为”,并威胁实施食用油禁运等“报复”措施。 资深投资者Louis Navellier指出,美中关系紧张是导致市场波动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具体来看,日本日经225指数上涨1.76%,韩国Kospi指数跳涨2.68%,澳大利亚ASX/S&P 200指数上涨1.03%,香港恒生指数上涨2.06%,中国沪深300指数上涨1.48%。 中国9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下降0.3%,降幅超出预期,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持续通缩,凸显了国内需求疲软和贸易担忧对消费者和企业情绪的影响。与此同时,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暗示央行即将停止缩减债券持有量,并暗示可能进一步降息。

背景介绍

自特朗普总统在2024年成功连任以来,其政府延续了对华的强硬贸易立场,特别是在农业产品采购问题上,这成为中美贸易关系中的一个持续摩擦点。此次对大豆采购的批评和食用油禁运的威胁,是其“美国优先”贸易政策的最新体现。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正面临内部挑战,尤其体现在持续的通货紧缩压力上。9月份消费者和生产者物价指数的持续下降,反映出内需不振和企业盈利压力。这种宏观经济背景使得中国对外部贸易冲击的敏感性增加。 在全球层面,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动向对市场情绪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鲍威尔主席关于可能停止缩表和考虑降息的言论,预示着货币政策环境可能转向宽松,这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为市场提供了额外的考量因素。

深度 AI 洞察

亚洲市场为何能在中美贸易紧张升级之际逆势上涨? - 这可能反映了亚洲地区,特别是东亚国家,在供应链多元化和区域内贸易整合方面的进展,使其对单一外部冲击的韧性增强。投资者可能认为,虽然贸易摩擦带来短期波动,但其长期增长潜力或结构性优势并未被根本性动摇。 - 市场可能在消化一种“旧闻新炒”的情绪。投资者已对特朗普政府的贸易策略形成一定预期,认为其威胁更多是谈判筹码,而非立即导致全面经济脱钩。部分市场可能将此视为逢低买入的机会,尤其是在中国经济数据显露疲软后,期待中国政府出台更多刺激政策。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暗示的降息预期,可能为全球流动性注入乐观情绪,对风险资产形成支撑,削弱了贸易摩擦带来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在亚洲市场。 特朗普政府此时重提大豆和食用油禁运,其深层战略意图是什么? - 这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报复,更可能是特朗普政府在寻求对中国施加最大化的压力,以期在更广泛的地缘政治和技术竞争中占据上风。选择农产品作为筹码,是瞄准中国对粮食安全的高度敏感性,试图迫使其在其他领域做出让步。 - 这种策略也可能旨在向国内农业州选民展示其强硬立场,巩固政治基本盘,特别是在2025年,特朗普总统可能在为中期选举或未来的政治议程布局。 - 威胁食用油禁运则可能是一种战术上的升级,意图测试中国的经济韧性及其对关键进口商品的依赖程度,以评估未来更严厉制裁的可能性和效果。 中国持续的通缩压力和美联储的鸽派信号,将如何影响全球资本流向和资产配置? - 中国的通缩压力如果持续,可能促使中国央行采取更积极的货币宽松政策,例如降息或降准,以刺激内需。这可能导致中国资产(特别是债券)对寻求收益率的国际投资者更具吸引力,但也可能伴随人民币贬值的压力。 - 美联储的鸽派信号,特别是潜在的降息,将降低美元的吸引力,并可能促使资本从美元资产流向新兴市场和风险资产。亚洲市场,尤其是那些经济基本面较好且估值合理的市场,可能成为受益者。 - 这种组合拳可能加剧全球“套利交易”活动,即投资者借入低成本美元资金,投资于收益率更高的新兴市场资产。这虽然短期内推高资产价格,但长期也可能增加金融体系的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