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花旗计划2026年推出加密货币托管服务

北美
来源: Benzinga.com发布时间: 2025/10/15 00:20:00 (北京时间)
花旗集团
加密货币托管
数字资产
机构服务
区块链技术
花旗计划2026年推出加密货币托管服务

新闻要点

花旗集团(Citi)计划在2026年前推出加密货币托管服务,标志着其在数字资产领域的深入布局。该银行已为此服务投入两到三年时间进行开发,旨在为资产管理公司及其他客户提供可信赖的托管解决方案,使其能够直接持有加密货币。 花旗的托管服务可能结合内部技术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此同时,该银行正在探索稳定币,并投资BVNK等公司,以提供基于区块链的支付和资金管理解决方案。它还在试验数字代币,以实现更快速、全天候的资金转移,与摩根大通的类似举措相呼应。 花旗此举正值美国监管框架对数字资产日益友好之际,部分得益于“GENIUS法案”等倡议。尽管摩根大通等一些同行对直接加密货币托管持谨慎态度,但花旗的策略凸显了加密货币托管、稳定币和区块链支付日益融入主流金融服务。

背景介绍

传统金融机构对加密资产的兴趣日益增长,但长期以来,监管不确定性一直是其全面涉足的主要障碍。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后,特朗普政府对数字资产采取了更为支持的立场,并推动了像“GENIUS法案”这样的立法,旨在为加密货币产品和服务提供更清晰的监管框架。 在此背景下,许多大型银行开始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资产的潜力,例如摩根大通已推出了其存款代币(JPMorgan Coin),并为客户提供加密货币持有服务(尽管不直接托管)。花旗此前也通过其花旗代币服务(Citi Token Services)涉足数字代币领域,而最新的托管服务计划则代表了其在数字资产战略上的重大升级。

深度 AI 洞察

为什么花旗此时选择加速其加密货币托管战略,而非更早或更晚? - 战略时机: 2025年,特朗普政府的“GENIUS法案”及监管环境的整体软化,为大型银行提供了进入的“窗口期”,降低了声誉和法律风险。花旗可能判断市场和监管条件已成熟,现在不抓住机会,未来可能会落后于竞争对手。 - 竞争压力: 尽管摩根大通等一些竞争对手仍谨慎,但一些较小的机构和加密原生公司已经在托管领域取得进展。花旗需要维护其作为全球金融领导者的地位,不能完全缺席这一新兴市场。 - 客户需求: 机构投资者对加密资产的兴趣日益浓厚,但对安全、合规的托管解决方案需求迫切。花旗此举旨在满足其现有机构客户的这一空白需求,并可能吸引新的高净值客户。 花旗的加密货币托管服务将如何影响传统金融和加密市场之间的融合? - 信任与合法化: 花旗的进入将进一步提升加密资产在传统金融领域的合法性和可信度,吸引更多主流机构资金流入,加速加密市场向成熟资产类别的转变。 - 基础设施标准化: 大型银行的参与将推动加密托管、交易和结算基础设施的标准化和工业化,解决当前市场碎片化和操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 监管演变: 花旗等大型机构的积极参与将促使监管机构加速制定更明确、更全面的数字资产法规,为整个行业创造更稳定的运营环境。这可能最终导致加密资产被更广泛地纳入现有金融体系。 这项服务对花旗的长期盈利能力和市场定位意味着什么? - 费用收入增长: 加密托管服务将为花旗带来新的、可观的费用收入流,尤其是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这对于银行实现收入多元化至关重要。 - 生态系统拓展: 托管服务是进入更广泛数字资产服务(如交易、借贷、代币化证券)的门户。花旗可以借此构建一个全面的数字资产生态系统,深化与客户的关系,并抵御金融科技公司的竞争。 - 风险与回报平衡: 虽然存在技术和监管风险,但花旗通过多年的开发和审慎的合作伙伴策略,旨在最大化回报并控制风险。成功推出将巩固其在数字金融创新领域的领导者地位,吸引寻求合规且安全数字资产解决方案的机构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