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OpenAI达成交易后,AMD是否比英伟达更值得买入?

新闻要点
AMD与OpenAI达成了一项独特的合作协议,AMD将提供AI芯片,以换取OpenAI在达到特定里程碑时可归属的AMD股票。这笔交易旨在帮助AMD重返AI芯片竞争,并可能通过连锁反应促使其他超大规模企业购买其芯片。然而,文章指出,该交易更像是AMD追赶英伟达的“最后一搏”。 值得注意的是,OpenAI近期也与英伟达达成了规模更大的合作,英伟达将向OpenAI投资高达1000亿美元,以换取至少10吉瓦的计算能力,远超AMD交易的6吉瓦。这表明英伟达在AI领域仍拥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和领导地位。尽管AMD股价在消息公布后大幅上涨超过40%,但其2026年预期市盈率已接近40倍,高于英伟达的不到30倍。文章建议投资者保持耐心,因为AMD与OpenAI的首次销售预计要到2026年下半年才会实现,且AMD芯片与英伟达的性能对比仍有待观察。
背景介绍
人工智能(AI)计算硬件市场竞争激烈,英伟达(Nvidia)凭借其图形处理器(GPU)在AI芯片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被视为“AI计算硬件之王”。包括AMD和博通(Broadcom)在内的其他半导体公司正积极寻求挑战英伟达的市场地位,通过开发定制AI加速器和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025年,全球对AI计算能力的需求持续飙升,推动了对高性能AI芯片的巨大投资。各科技巨头(如OpenAI)都在寻求多元化的芯片供应渠道,以确保其AI模型的开发和部署拥有充足的计算资源,并降低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
深度 AI 洞察
OpenAI在AI芯片采购中采取的多元化策略透露了什么深层信息? - OpenAI与AMD、英伟达和博通的差异化交易(股权交换、销售、投资)表明了其在AI军备竞赛中强大的议价能力和战略灵活性。 - 这反映了OpenAI在保障计算资源供应方面的多维度考量:利用对AMD的股权投资来激励技术发展和降低短期现金支出;通过与英伟达的巨额反向投资来锁定长期、大规模的顶尖计算能力;以及通过直接采购博通的定制芯片来探索多元化解决方案。 - 这种策略旨在分散供应链风险,避免过度依赖单一供应商,并鼓励市场竞争,最终实现最优的AI基础设施成本和性能。 AMD与OpenAI的交易是否足以撼动英伟达在AI芯片领域的长期霸主地位? - 尽管AMD的交易带来了短期股价飙升,但其规模和性质(AMD出售芯片并允许OpenAI投资)与英伟达对OpenAI的巨额投资(高达1000亿美元)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双方在战略地位和财务实力上的差距。 - 英伟达不仅提供领先的硬件,还在AI软件生态系统(如CUDA)中拥有根深蒂固的优势,这使得客户转换成本高昂。AMD的交易是其重返AI核心市场的关键一步,但要真正动摇英伟达的地位,还需要其芯片在性能、生态系统兼容性及后续客户转化上取得显著成功。 - 考虑到OpenAI对英伟达的巨大承诺,AMD的交易更像是OpenAI的“第二供应源”策略,而非立即取代英伟达的信号。 投资者如何评估AMD当前估值飙升背后的风险与机遇? - AMD股价在消息发布后的大幅上涨已使其2026年预期市盈率达到近40倍,估值已然昂贵,且该交易的销售收入最早要到2026年下半年才能显现。 - 投资者需要权衡AMD在AI芯片市场份额扩张的长期潜力与短期内盈利能力提升的不确定性。目前,英伟达在业绩表现和与超大规模企业的合作广度上仍远超AMD。 - 在AMD芯片的实际性能和市场接受度未经验证之前,短期内追高存在较大风险。更理性的策略是等待市场对新协议影响有更清晰的评估,或在股价回调时寻求更具吸引力的买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