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西方害怕中国”——且这种心态正日益显现

全球
来源: Benzinga.com发布时间: 2025/10/14 04:45:01 (北京时间)
中美关系
半导体
供应链
地缘政治风险
技术战
“西方害怕中国”——且这种心态正日益显现

新闻要点

西方政府正积极采取政策应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这并非因为中国的威胁,而是因为其正在悄然实施的行动。最近,荷兰政府史无前例地控制了中资芯片制造商Nexperia,这表明西方对中国掌控关键技术的担忧正在加剧。 在美国,这种焦虑同样明显。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周末发布了关于中国的对抗性信息后,周日突然软化了语气,引发评论员重申“特朗普总是退缩”的观点。宏观策略师Andreas Steno Larsen指出,有迹象表明西方担心中国此次会认真限制再出口。 荷兰的行动与特朗普语气的转变,预示着西方政府正在为可能的影响做准备,这不仅关乎关税,更涉及再出口、芯片主导权和战略影响力。中国在半导体和先进技术领域收紧再出口,标志着其从被动贸易伙伴转变为主动权力掮客,迫使西方经济体重新调整供应链、实现本土化并重新思考。北京的经济施压工具涵盖稀土、出口管制、电池和太阳能供应链优势等,且无需发出正式威胁,其模糊性正是其影响力的一部分。Nexperia事件和特朗普的语气转变都反映了这种战略转变。

背景介绍

当前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正经历深刻转变,大国竞争加剧,尤其是在关键技术和供应链领域。美国及其盟友日益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并采取措施限制其在敏感技术领域的发展,如半导体。 荷兰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商ASML的所在地,其政府此前已在美国压力下限制对华出口先进光刻机。中资企业在西方关键技术领域的投资,特别是芯片制造,长期以来一直是西方国家担忧的焦点。近期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在强硬姿态与务实考量之间摇摆,反映了美国国内对华战略的分歧和复杂性。

深度 AI 洞察

西方对华政策的根本驱动力是什么,以及Nexperia事件揭示了什么? 西方对华政策的根本驱动力已从自由贸易理念下的竞争转向国家安全和战略自主。Nexperia事件是这一转变的明确体现,它揭示了: - 去风险化而非脱钩的现实: 尽管“脱钩”的说法盛行,但实际行动更趋向于“去风险化”,即西方试图在关键技术和供应链中减少对中国的依赖,而非完全切断经济联系。Nexperia作为一家成熟的芯片制造商,其被控制表明西方对中国在价值链中任何环节的战略性存在都高度警惕。 - 供应链韧性成为国家安全核心: 过去,效率和成本是供应链决策的主导因素。现在,供应链的韧性和控制权被视为国家安全的核心组成部分。荷兰此举意在防止关键技术被用于潜在的军事或战略目的,同时确保本国在半导体领域的自主能力。 - 法律框架的武器化: 西方国家正在探索并激活新的法律和监管工具,以干预外国投资和控制私营企业。Nexperia的案例表明,国家可以援引国家安全条款,对敏感行业的公司进行强制性干预,这为未来此类事件树立了令人不安的先例。这增加了在西方国家运营的中国企业的政策风险。 特朗普对华言论的反复,除了“胆怯”之外,还可能反映了哪些深层战略考量? 特朗普对华言论的反复并非单纯的“胆怯”,更可能是多重战略考量的结果,其核心在于维持战略模糊性和内部平衡: - 国内政治与选民基础: 强硬的对华言论能够迎合其核心选民基础,但过度升级可能引发对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这可能影响更广泛的选民。言论上的强硬与行动上的谨慎,可以同时满足两方面的需求。 - 谈判策略与影响力: 战略模糊性是特朗普谈判策略的标志。通过在言辞上保持弹性,他可以保留在贸易谈判中施加压力的空间,同时避免将中国逼入死角,从而为未来的交易或妥协留下余地。 - 盟友协调与全球供应链: 美国的对华政策不能完全脱离其盟友,尤其是欧洲和亚洲的经济伙伴。过于激进的“脱钩”言论可能导致盟友的抵触,并损害全球供应链的稳定。特朗普可能在寻求一种既能推动美国利益,又能保持与盟友一定程度协调的平衡点。 - 评估中国潜在反制措施: 文章指出中国可能采取“更锐利、更快、更有针对性”的反制措施。特朗普可能在权衡其行动可能引发的中国反制措施,尤其是在稀土、关键矿产或针对在华美企方面,从而调整其公开言论以避免不必要的升级。 中国在此次“经济战”新阶段中的潜在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 在此次经济战的新阶段,中国拥有独特的优势和劣势: - 潜在优势: - 关键供应链主导地位: 中国在稀土、电池、太阳能等关键原材料和制造领域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这使其能够对全球供应链施加巨大影响。 - 内部市场规模与消费影响力: 庞大的国内市场和国家影响力可以用于实施非正式抵制,对在华运营的西方企业构成压力。 - 战略模糊性与非对称工具: 中国可以不发布正式威胁,通过“悄然”限制投资审批、延迟监管许可等方式施加压力,这种模糊性增加了西方预测和应对的难度。 - 技术自给自足的决心: 西方的限制反而可能加速中国在半导体等高科技领域的本土化研发和生产,长期来看可能增强其技术独立性。 - 潜在劣势: - 对西方市场的依赖: 尽管国内市场庞大,但中国在某些高附加值产品和技术方面仍依赖西方市场和技术输入,完全“脱钩”对其经济影响巨大。 - 国际形象与资本流出: 过于激进的经济施压可能损害其国际形象,并加速外资企业撤离,从而影响其经济增长和创新能力。 - 技术瓶颈: 尽管在努力追赶,但在高端半导体设备和某些核心软件方面,中国仍存在技术瓶颈,短期内难以完全替代西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