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中国下一个五年规划对外国投资者意味着什么:从‘数量’到‘质量’

大中华区
来源: 南华早报发布时间: 2025/10/11 17:12:10 (北京时间)
中国第十五个五年规划
外商直接投资
战略性产业
产业政策
经济转型
中国下一个五年规划对外国投资者意味着什么:从‘数量’到‘质量’

新闻要点

中国正在起草第十五个五年规划,该规划将为未来五年的国家发展定下基调。有迹象表明,北京正寻求向外国投资进一步开放,但地方官员在吸引项目方面变得更加挑剔。 法国-中国初创孵化机构的总裁孙学光指出,地方政府的重心正从单纯追求投资“数量”转向强调“质量”。他们明确表示,希望吸引制药、医疗保健和人工智能等战略性行业的项目,以帮助完善和发展当地供应链。

背景介绍

中国的五年规划体系自1953年开始实施,是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这些规划具有法律约束力,明确了国家在经济、社会、环境等领域的战略目标和优先发展方向,对国内外投资者的决策具有深远影响。 过去几十年,中国通过逐步对外开放吸引了大量外国直接投资,推动了经济高速增长。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以及全球地缘政治和贸易格局的变化,中国政府对外国投资的策略也在不断调整,更加注重提升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

深度 AI 洞察

中国“数量到质量”的投资转型背后,隐藏着哪些深层国家战略? - 这一转变远不止是经济升级那么简单,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对国家安全和技术自给自足的战略考量。在全球供应链面临碎片化风险、以及西方国家在关键技术领域对中国进行限制的背景下,中国迫切需要通过高质量的外国投资来填补技术空白,加强本土供应链韧性,减少对外部依赖。 - 此外,这也是中国寻求在全球产业链中向上游攀升、摆脱“世界工厂”低端制造印象的关键一步,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巩固其在全球高科技领域的地位,尤其是在与美国等大国竞争加剧的背景下。 对于不在“战略性”行业清单上的外国投资者,这意味着什么? - 对于传统制造业或非高科技领域的外国投资者而言,市场准入和政策优惠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挑战。虽然中国承诺整体开放,但实际操作中,资源(如土地、人才、审批流程)将优先向战略性高科技项目倾斜,导致非优先领域的外资面临隐性壁垒和竞争劣势。 - 这可能促使一些外资企业重新评估其在华投资策略,或寻求与中国本土企业合作,以期将自身业务与中国的产业升级目标相结合,否则将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 特朗普连任的背景下,中国的这一新五年规划如何回应潜在的“脱钩”压力? - 在特朗普政府持续推动“脱钩”和本土化制造的政策压力下,中国此举可被视为一种攻防兼备的战略回应。通过主动引导高质量外资进入关键领域,中国旨在强化自身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不可替代性,使得全面“脱钩”的成本过高且不切实际。 - 同时,这也是一种“筑巢引凤”策略,即通过提升投资环境和明确产业方向,吸引那些寻求多元化供应链、或不愿完全追随西方“脱钩”政策的跨国公司,从而对冲地缘政治风险,保障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