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探索推出与G7货币挂钩的稳定币
新闻要点
包括美国银行、高盛、德意志银行和花旗在内的一批主要银行正在探索发行与G7国家(包括美元、欧元和日元)法定货币1:1储备支持的数字货币。这些稳定币旨在公共区块链上提供稳定的支付资产,以期提升数字资产的优势并增强市场竞争,同时确保完全符合监管要求。 此举可能受益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于2025年7月签署成为法律的《GENIUS法案》,该法案旨在规范支付稳定币。然而,尽管该法案广受加密货币支持者欢迎,但一些银行呼吁解决其中允许付息稳定币的漏洞,理由是这可能威胁金融稳定。多币资本联合创始人Tushar Jain预计,消费者可能会将银行存款转移到收益更高的稳定币中,从而加剧科技公司与传统金融机构的竞争。
背景介绍
稳定币是旨在通过与美元或黄金等稳定资产挂钩来维持其价值的加密货币,在加密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为交易提供了稳定媒介。Tether的USDT是市值最大的稳定币,而Circle的USDC、Dai等也占据重要地位。传统银行长期以来对加密货币市场持谨慎态度,但随着数字资产的普及和监管框架的成熟,它们开始探索自己的数字货币解决方案。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于2025年7月签署的《GENIUS法案》是美国首个旨在全面规范支付稳定币的法律,为稳定币在美国的发行和运营奠定了监管基础。然而,该法案的实施尚需时日,预计将在财政部和美联储最终敲定相关规定后的120天,即大约15个月后生效。
深度 AI 洞察
主要银行为何此时探索G7挂钩稳定币,而非更早进入现有稳定币市场? - 银行此举并非简单地复制现有稳定币,而是试图将公共区块链的优势与受监管的传统金融体系结合,提供“机构级”的数字货币。 - 这反映了对数字货币未来作为支付基础设施的战略布局,旨在避免在传统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中被科技公司和现有加密原生企业边缘化。 - 可能是对《GENIUS法案》等监管趋严的回应,银行可能认为在明确的监管框架下,其发行稳定币的合法性和安全性更高,更能获得机构客户信任。 - 目标可能在于利用其广泛的客户基础和现有合规基础设施,实现对数字货币市场特定细分领域的控制,特别是跨境支付和机构间结算。 《GENIUS法案》下允许付息稳定币的“漏洞”对银行和金融稳定意味着什么? - 允许付息稳定币可能导致银行存款大规模外流,因为消费者可能会被更高收益的稳定币吸引,从而削弱银行的存款基础和放贷能力。 - 这将显著改变传统金融机构的竞争格局,迫使银行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或加速其在数字资产领域的创新。 - 若付息稳定币规模庞大且缺乏充分监管或准备金要求,可能引入新的系统性风险,尤其是在市场波动时期,因为其潜在的“挤兑”风险类似于货币市场基金。 - 传统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可能受到挑战,监管机构将面临平衡创新与风险的巨大压力,可能需要对银行和稳定币发行方实施更严格的资本和流动性要求。 特朗普政府的《GENIUS法案》将如何塑造美国乃至全球数字货币的未来格局? - 《GENIUS法案》为美国在全球数字货币监管领域确立了领先地位,可能促使其他G7国家效仿,形成一套更加统一的国际监管标准。 - 法案的通过预示着美国对数字资产的认可度提升,可能加速美元作为数字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特别是通过受监管的美元稳定币。 - 该法案可能促进美国境内稳定币市场的发展,吸引更多机构参与,但也可能导致市场集中化,有利于符合严格监管要求的大型机构。 - 鉴于法案的实施细节仍待美联储和财政部最终确定,其最终影响力将取决于这些细则如何平衡金融稳定、消费者保护和市场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