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中国打击美国芯片进口,目标直指英伟达和高通

全球
来源: 纽约邮报发布时间: 2025/10/11 21:38:07 (北京时间)
英伟达
高通
半导体产业
中美科技战
反垄断
Nvidia CEO Jensen Huang delivers the keynote address at an AI conference. AFP via Getty Images

新闻要点

中国正加大对美国芯片进口的打击力度,对高通发起反垄断调查,并部署海关官员在港口检查英伟达处理器。中国市场监管机构正在调查高通收购以色列芯片制造商Autotalks是否违反中国反垄断法,导致高通股价下跌。 此次调查是在此前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声称英伟达收购Mellanox违反反垄断法之后进行的。中国海关官员也加强了对半导体货物的检查,以追踪走私的高级芯片。此外,中国鼓励国内公司停止订购英伟达芯片,包括为规避出口限制而设计的中国特供版本。 美国总统特朗普对月底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会晤表示怀疑,并威胁将提高关税和对中国实施出口管制,以回应中国对稀土材料的最新限制。面对美国出口管制,中国正努力提高先进半导体产量,并声称国产芯片已达到与英伟达处理器相当的性能。

背景介绍

美国与中国的科技竞争,特别是围绕半导体技术的竞争,已成为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关系的核心。美国此前已实施多轮出口管制,限制中国获取先进芯片技术,旨在阻止中国在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的军事和技术进步。 作为回应,中国一直致力于实现半导体自给自足,并推动国内AI能力发展。此前,中国曾被报道接受了价值10亿美元的英伟达顶级AI芯片,这些芯片绕过了美国的部分限制。高通在2023年6月完成了对Autotalks的收购,而英伟达对Mellanox的收购则在更早之前完成。

深度 AI 洞察

中国此次升级行动背后的深层战略动机是什么,除了表面上的反垄断和贸易报复? - 这不仅仅是技术竞争,更是对美国遏制政策的战略性反击。通过瞄准高通和英伟达,中国不仅试图削弱美国芯片巨头在华市场份额,更是通过反垄断调查来宣示其监管主权和影响力,迫使外国公司遵守其规则。 - 此举也是对国内芯片产业的强力扶持信号。通过限制美国芯片进口并鼓励使用国产替代品,中国正在加速建立一个更独立、更有韧性的半导体供应链,以应对外部制裁,并为未来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优势打下基础。 - 此外,这可能也是一次“以战促和”的策略。在特朗普总统威胁加征关税和实施出口管制之际,中国通过对关键美国公司的打击,提升谈判筹码,旨在迫使美国在关键技术领域做出让步。 此次升级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和美中科技公司的竞争格局将产生怎样的长期影响? - 长期来看,这将加速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去风险化”和区域化。美国及其盟友将进一步寻求供应链多元化,减少对中国的依赖,而中国也将加速其国内芯片生态系统的建设,导致全球半导体市场的分裂。 - 对于高通和英伟达等美国公司而言,中国市场的收入和盈利能力将面临持续的压力和不确定性。他们将被迫调整其全球战略,可能需要加大在其他新兴市场的投入,并探索更符合地缘政治现实的商业模式。 - 对于中国本土芯片制造商而言,虽然短期内可能面临技术挑战,但长期将获得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政策扶持。这可能催生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芯片公司,但同时也可能导致全球技术标准和生态系统的碎片化。 投资者应如何评估美国科技巨头(如英伟达和高通)的市场准入风险,并调整投资策略? - 投资者应认识到,中国市场对于这些科技巨头而言,已从“增长引擎”转变为“地缘政治风险管理”的重点区域。与中国相关的收入流将面临高度不确定性,需要重新评估其可持续性。 - 建议投资者审视这些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具体敞口、其产品线的替代性以及应对政策变化的灵活性。那些拥有多元化市场布局、或能快速调整产品以符合中国本土化要求的公司,可能更具韧性。 - 此外,应关注中国本土芯片产业的进展及其对全球市场的影响。随着中国国产替代品的崛起,美国芯片公司的创新优势可能被削弱,市场估值模型需要纳入更高的地缘政治风险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