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突破50美元预示着2025年及以后的走势

新闻要点
白银在近半个世纪后,终于突破了36美元至49美元的长期阻力区间,这一结构性突破标志着其可能进入一个新时代。这一走势并非短期波动,而是由45年之久的“杯柄”技术形态驱动,该形态在2025年9月完成。此次突破意味着市场开始重新评估白银的价值,摆脱了数十年的低迷和压制。 技术分析支持白银进入新的长期牛市,月度相对强弱指数(RSI)为81,表明仍有上涨空间。此次突破已消化了数十年来的上方抛压。初步技术目标约为每盎司80美元,随后是100美元的心理关口。一旦白银站稳100美元,长期对数投影目标指向400美元。 宏观基本面也支持白银的“超级周期”,包括供应趋紧、绿色技术需求增长、以及持续的货币和财政失衡(如债务增加和通胀压力)。历史上,白银通常在黄金上涨后跟随并超越。此次突破使白银处于与其他大宗商品超级周期相似的拐点,有望在未来十年内实现价值重估。
背景介绍
文章指出,白银价格自1980年亨特兄弟事件期间飙升至近50美元以来,一直未能有效突破这一水平。此后,白银经历了漫长的下跌和横盘整理,形成了“杯柄”技术形态的“杯身”底部。 2011年,白银价格再次飙升至49美元附近,接近1980年的高点,形成了“杯柄”的右侧边缘。从2011年到2025年9月,白银在49美元下方横盘震荡了十多年,形成了“柄部”,期间洗掉了弱手投资者,并为长期投资者提供了积累机会。此次突破正是这一长达45年技术形态的最终完成。
深度 AI 洞察
白银此轮突破背后的深层宏观驱动力是什么,它与以往牛市有何不同? 白银此次突破不仅仅是技术图形的完成,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全球宏观经济环境的结构性转变。 - 持续的货币政策宽松和财政赤字: 在特朗普总统任期内,美国的财政支出和潜在的货币宽松政策将继续扩大,导致货币贬值和通胀压力持续。这使得硬资产成为对抗购买力侵蚀的天然对冲工具。 - 工业需求激增: 绿色能源转型(如太阳能电池板、电动汽车)对白银的需求是结构性的,而非周期性的。这与传统工业需求不同,后者波动性较大。随着全球脱碳进程加速,白银的工业属性将被重新定价。 - 地缘政治紧张加剧: 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和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提升了避险情绪,投资者将寻求美元、黄金之外的替代性避险资产,白银作为“穷人的黄金”将受益。 - 黄金的先行确认: 黄金已突破历史新高,通常白银会跟随黄金的走势,并在牛市后期表现更佳。这表明整个贵金属板块正在经历一次系统性的价值重估,而白银是其中被低估的部分。 考虑到白银历史上剧烈的波动性,其向400美元迈进的过程中,可能面临哪些关键阻碍或市场操纵风险? 白银价格的剧烈波动确实是其历史特征,但此次超级周期中的风险点有所不同。 - 监管审查与市场干预: 若白银价格短期内出现极端飙升,可能会引发监管机构对市场操纵的担忧,类似于1980年的亨特兄弟事件。然而,当前的全球市场深度和参与者多元化,使得单一主体进行大规模操纵的难度增加。 - 工业需求弹性: 尽管绿色技术需求强劲,但如果全球经济突然陷入严重衰退,短期内工业需求仍可能受到冲击,导致价格回调。但长期结构性需求将限制其下跌空间。 - 投资者情绪反转: 白银市场历来散户参与度较高,容易受情绪驱动。在价格快速上涨后,获利回吐或恐慌性抛售可能导致剧烈回调,考验长期持有者的信念。然而,此次的技术突破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有望吸引更稳健的机构投资者。 - 美元走强预期: 如果美元因某种全球性危机或美联储意外的紧缩政策而大幅走强,可能会对以美元计价的白银价格造成压力。但考虑到全球主要央行普遍的宽松倾向,美元长期弱势的可能性更大。 白银的“超级周期”对投资者资产配置策略以及其他大宗商品市场将产生何种深远影响? 白银的长期牛市将对全球投资格局产生多方面影响。 - 重新配置硬资产: 投资者将进一步增加对贵金属等硬资产的配置,以对冲通胀和系统性风险。白银将不再仅仅是黄金的“影子”,而是作为独立的战略资产占据一席之地。 - 黄金/白银比率的均值回归: 在白银超级周期中,黄金/白银比率(目前相对较高)有望大幅下降,回归历史均值。这意味着白银相对于黄金将表现出更强的上涨潜力。 - 提振其他工业金属和能源大宗商品: 白银的工业属性和其上涨周期可能预示着更广泛的大宗商品超级周期。电池金属(如锂、钴)、铜等与绿色转型相关的工业金属,以及能源商品(如石油、天然气)都可能受益于宏观环境和需求增长。 - 挑战传统避险资产: 随着通胀侵蚀和主权债务风险上升,传统上被视为避险资产的主权债券的吸引力将进一步下降。白银等贵金属将提供更有效的保值手段,促使资本从固定收益转向实物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