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针锋相对的回应”?中国为何发起新一轮制裁和出口管制攻势

全球
来源: 南华早报发布时间: 2025/10/11 02:12:15 (北京时间)
中美关系
出口管制
制裁
稀土
锂电池
供应链
地缘政治风险
“针锋相对的回应”?中国为何发起新一轮制裁和出口管制攻势

新闻要点

分析人士指出,北京和华盛顿正在加紧实施制裁和出口管制,以在关键谈判前争取筹码。中美两国近期密集出台经济制裁和出口管制措施,这种针锋相对的交锋预计短期内不会结束,双方都试图在正在进行的贸易和技术问题谈判中占据有利地位。 美国于周四对包括一家独立炼油厂和码头在内的多家中国实体实施制裁,理由是它们涉嫌参与购买或运输伊朗石油。此前数小时,中国发布了六项单独通知,概述了其出口管制制度的全面扩大。新的限制措施涵盖了稀土生产技术和设备、几种额外的稀土元素,以及锂电池生产和超硬材料相关的关键项目。 与此同时,中国商务部将14家西方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其中包括几家美国无人机公司以及一家曾发布关于中国科技巨头华为技术先进芯片报告的加拿大实体。研究公司亚太经济的首席执行官Rajiv Biswas表示,这一系列措施最终是由中美之间的地缘战略和军事竞争驱动的,即使双方试图达成贸易协议,这种竞争仍将继续。

背景介绍

自2025年唐纳德·J·特朗普总统再次上任以来,美国和中国之间的经济和技术竞争持续升级。特朗普政府一直将国家安全和技术霸权置于对外政策的核心,尤其是在与中国的关系中。这种竞争不仅体现在关税和贸易壁垒上,更延伸到关键技术、供应链和战略资源领域。 此前,美国已多次对中国企业实施制裁,并收紧了对关键技术出口的管制,旨在限制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进展。中国也通过发布“不可靠实体清单”和加强自身出口管制法律框架来回应,旨在保护其战略产业并反制华盛顿的压力。双方都将这些经济工具视为在地缘政治棋局中获取优势的关键手段。

深度 AI 洞察

当前贸易谈判背景下,中美为何仍加速采取针锋相对的经济措施? - 这些措施超越了单纯的贸易谈判范畴,反映出两国在军事、技术霸权和地缘战略层面的深层竞争。 - 贸易谈判可能只是一个并行轨道,旨在维持沟通或争取特定利益,但并未缓解双方在关键领域互设壁垒的决心。 - 美国的目标是切断中国获取关键技术和战略资源的途径,以遏制其军事和经济崛起。中国则通过控制稀土等战略资源和技术,建立自己的反制筹码。 这些不断升级的措施对全球供应链和关键技术部门有何长期影响? - 这将加速全球供应链的“脱钩”和区域化趋势。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需要在中美市场之间做出选择,或建立冗余且成本更高的多元化供应链。 - 对于半导体、稀土、锂电池等关键技术部门,将看到各国政府更强的民族主义政策、研发重复投资以及潜在的市场碎片化。 - 长期来看,这将导致全球经济效率下降,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并可能催生更具韧性但互不兼容的区域经济生态系统。 投资者应如何调整策略以应对这种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环境? - 投资者需重新评估那些高度依赖单一市场或供应链的公司的风险。 - 关注那些具有本土化生产能力、供应链多元化或受益于“友岸外包”和“近岸外包”趋势的公司。 - 稀土和锂等受出口管制影响的战略性大宗商品,其价格波动性可能加剧,值得密切关注。考虑投资于具备技术自主可控能力或在关键资源领域拥有优势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