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AI泡沫?比特币与英伟达高相关性引发80%崩盘警告

全球
来源: Cointelegraph发布时间: 2025/10/11 21:52:07 (北京时间)
英伟达
比特币
AI泡沫
加密货币
市场相关性
AI泡沫?比特币与英伟达高相关性引发80%崩盘警告

新闻要点

比特币与英伟达(Nvidia)股票的52周相关性已飙升至0.75,创下一年来的新高。这种同步上涨引发了市场观察人士对潜在“双重泡沫”的担忧,类似于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互联网泡沫破裂。 分析师们担心,这种高度相关性可能导致比特币价格下跌高达80%。当前,英伟达股价今年迄今已上涨43.6%,而比特币也上涨了35.25%,两者均创下新高。有市场评论员指出,人工智能(AI)与加密货币的联动上涨可能预示着一个“双重泡沫”的形成。 文章还揭示了AI公司之间复杂的资金循环,例如OpenAI与AMD、Oracle、英伟达和CoreWeave之间存在相互投资和交易,被分析师视为“巨大危险信号”。这种模式与互联网泡沫时期思科(Cisco)资助设备采购以推高自身需求的做法有相似之处。交易员Adam Khoo警告称,当AI/加密货币泡沫破裂时,这些板块中估值过高且无利可图的公司可能会下跌50%至80%,并提及沃伦·巴菲特在2000年科技股崩盘前持有大量现金并规避科技股的策略。

背景介绍

当前市场正经历人工智能(AI)技术的爆发式增长,英伟达(Nvidia)等芯片制造商被视为这一趋势的核心受益者,其股价在2024年和2025年持续创下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加密货币市场,尤其是比特币,在经历了2022-2023年的熊市后,于2024年和2025年也迎来了显著上涨。 文章将当前的AI和加密货币狂热与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互联网泡沫进行了比较。互联网泡沫时期,科技股估值被推至极高水平,最终在2000年至2002年间破裂,导致纳斯达克指数暴跌约80%。当时的许多公司,尤其是那些商业模式不清晰或缺乏盈利能力的公司,都未能幸存。沃伦·巴菲特因在泡沫期间坚持持有传统盈利公司并规避科技股而声名鹊起。 2025年,在唐纳德·特朗普政府的领导下,美国经济政策可能侧重于刺激增长和减少监管,这可能进一步助长市场中的风险偏好,为高风险资产的估值提供潜在支撑,但也可能加剧泡沫形成的风险。

深度 AI 洞察

“AI-on-AI”资金循环的深层风险是什么,它与互联网泡沫的过度行为有何异同? - 这种循环凸显了估值脱离基本面的风险。当AI巨头互相投资,形成封闭的资金生态系统时,资本流动并非基于独立的市场评估,而是为了支撑共同的叙事和估值。这创造了一种自我强化的机制,可能导致过度膨胀。 - 与互联网泡沫时期思科资助客户购买自身产品的模式类似,这种“AI-on-AI”循环本质上也是通过内部交易来创造需求和支撑估值。然而,当前AI技术更具颠覆性,其潜在的长期价值可能被用作合理化当前高估值的借口,使得泡沫更难以识别。 - 真正的风险在于,一旦外部资本流入放缓或市场情绪逆转,这种内部循环将无法持续,可能导致估值迅速修正,尤其是在AI应用尚未完全转化为大规模盈利的情况下。 如果比特币被视为“高贝塔科技资产”,这对它的分散投资潜力及其对更广泛科技市场修正的敏感性有何影响? - 比特币作为“数字黄金”或避险资产的叙事正在被削弱。如果它与英伟达等高增长科技股高度关联,那么在科技股经历抛售时,比特币很可能无法提供投资组合的对冲作用,反而会同步下跌。 - 这种相关性表明,机构投资者和散户可能将比特币视为高风险、高回报的增长型资产,而非独立于传统金融市场的另类资产。这意味着比特币的波动性将更大程度地受宏观经济趋势和科技股情绪影响,而非仅仅是其自身供需或加密货币特定事件。 - 对于寻求分散风险的投资者而言,将比特币纳入投资组合可能不再提供预期的多样化益处,反而可能增加对科技板块系统性风险的敞口。 面对这种“双重泡沫”警告和沃伦·巴菲特的谨慎策略,投资者应如何解读当前特朗普政府的经济政策? - 特朗普政府的政策通常倾向于放松监管和刺激经济增长,这在短期内可能会为市场注入乐观情绪,并可能无意中助长高风险资产的泡沫。低利率环境和宽松的财政政策可能导致资本涌入增长型和投机性资产,进一步推高估值。 - 然而,巴菲特的策略——在市场狂热时储备大量现金并规避高估值资产——暗示了对长期价值和基本面的坚持。这与特朗普政府可能追求的短期市场表现形成对比。 - 投资者需要认识到,政治周期带来的短期刺激可能无法抵消基本面恶化或泡沫破裂的长期风险。在全球经济面临不确定性时,巴菲特的谨慎策略可能预示着对未来市场调整的预期,促使投资者重新评估其风险敞口和资产配置,尤其是在美国经济可能因刺激措施而过热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