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NBA寻求中国市场增长,重获其第二大市场的立足点

大中华区
来源: 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发布时间: 2025/10/10 21:18:15 (北京时间)
NBA
中国市场
体育娱乐
阿里巴巴
市场再参与
background of header

新闻要点

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在中断六年之后,于2025年10月重返中国澳门举行季前赛,标志着其与第二大市场关系重建的重要里程碑。此次回归旨在在中国实现未来增长,以应对美国国内电视收视率的下降。 2019年,前休斯顿火箭队总经理达雷尔·莫雷就香港抗议活动发表评论后,NBA曾在中国遭遇国际危机,导致三年内几乎完全从中国电视荧屏上消失,并失去了大部分中国赞助商。 此次重返受到热烈欢迎,澳门比赛的门票价格高达3000多美元。NBA还宣布与阿里巴巴续签合作协议,使其云计算部门成为NBA中国的官方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合作伙伴,同时利用阿里巴巴平台拓展内容和商品销售。篮网队老板蔡崇信拥有阿里巴巴。 NBA在中国拥有庞大的球迷基础,是社交媒体上最受欢迎的体育联盟,拥有4.25亿粉丝。联盟还投资了中国的体育基础设施,开设了旗舰店、儿童店和电商平台,并在全国范围内拥有5000多家合作零售店。此外,联盟和球队层面都通过社区活动和与East Goes Global等营销公司合作,积极进行本地化内容创作和球迷互动,以深化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

背景介绍

2019年,时任休斯顿火箭队总经理达雷尔·莫雷发表了支持香港抗议者的言论,引发了一场国际危机。此举导致中国方面对NBA实施了严厉的抵制,包括取消赛事转播、撤销赞助以及停止商品销售。在接下来的三年里,NBA在中国市场几乎处于"流放"状态,收入和品牌影响力受到严重打击。 尽管如此,NBA与中国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自1979年以来,NBA和美国篮球协会已在中国进行了48场比赛。中国一直是NBA在美国以外最重要的国际市场之一,拥有庞大的球迷基础。近年来,随着NBA在美国本土面临"掐线"和观众习惯变化的挑战,国际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的增长对于联盟的未来战略变得愈发关键。

深度 AI 洞察

1. NBA积极重返中国,其战略意图除了表面上的收入增长外,还隐藏着哪些更深层次的考量,尤其是在当前的地缘政治环境下? 除了短期营收和市场份额的恢复,NBA对中国市场的执着反映了多重战略意图: - 软实力投射与品牌韧性验证: 在中美关系紧张的背景下,NBA成功重返并获得高票价和赞助,展示了其文化产品作为软实力工具的强大渗透力。这证明,即便在政治风波后,其品牌仍能凭借巨大的市场吸引力克服障碍,为其他受地缘政治影响的西方品牌提供了"韧性"蓝图。 - 对冲本土市场饱和与下滑: 随着美国本土"掐线"潮和观众习惯变化,NBA面临收视率下降的压力。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对篮球的热情为联盟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增长引擎,有效对冲了本土市场的潜在饱和和衰退风险。 - 数据和技术合作的深化: 与阿里巴巴的云和AI合作不仅是赞助,更可能是在数据分析、用户画像和个性化内容分发方面的深度技术融合。这有助于NBA更好地理解和 monetizing 中国球迷,并为全球运营提供技术创新范本。 2. 球队老板如蔡崇信(篮网/阿里巴巴)的深度参与以及与阿里巴巴等本土巨头的合作,如何影响NBA在中国的运营模式和潜在风险? 这种深度整合带来了机遇,但也增加了复杂性: - 本土化"保护伞"与政治敏感性: 蔡崇信作为中国科技巨头高管和NBA球队老板的双重身份,为NBA提供了独特的本土化视角和潜在的政治缓冲。然而,这种"保护伞"也意味着NBA与其中国合作伙伴的利益绑定更深,一旦出现新的地缘政治或社会敏感事件,其在华业务面临的风险可能更难切割,更易受到中国政府或公众情绪的影响。 - 数据主权与合规风险: 与阿里巴巴的云和AI合作,虽然能提升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但也将NBA大量用户数据置于中国数据主权和网络安全法规的管辖之下。这可能引发西方市场对数据隐私和国家安全审查的担忧,对NBA的全球合规策略构成挑战。 - 企业公民责任与价值观冲突: 这种合作模式可能会让NBA在面对人权、言论自由等价值观议题时,更倾向于保持沉默或采取模糊立场,以维护在华商业利益,从而损害其在全球其他市场的品牌形象和企业公民责任。 3. NBA长达六年的"流放"及其成功回归,对其他在政治敏感国际市场(尤其是中国)运营的西方品牌,提供了哪些长期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NBA的案例揭示了西方品牌在中国市场生存的残酷现实和策略: - 市场规模是终极的"原谅"者: 尽管NBA因政治言论遭受抵制,但中国市场巨大的商业潜力最终促使双方寻求和解。这表明对于许多西方品牌而言,如果中国市场对其全球增长至关重要,那么即使面临政治压力,"回归"也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品牌韧性与市场规模成正比。 - "政治失忆症"的必要性与成本: 成功回归往往需要双方默认"政治失忆症",即淡化或避免重提敏感事件。这要求品牌在商业利益面前,可能需要暂时搁置或"软化"其在西方语境下的价值观表达,其成本是可能面临西方舆论的批评。 - 深度本土化与战略耐心: NBA不仅是举办比赛,更通过基础设施投资、社区活动和与本土科技巨头的深度合作进行全方位渗透。这表明,品牌要在中国市场真正立足,需要超越简单的商品销售,进行深度的文化融入和长期的战略投入,而非仅仅是短期利益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