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量子计算公司IonQ、Rigetti和D-Wave股价在过去一年飙升高达5,400%——但历史发出了严峻警告

北美
来源: The Motley Fool发布时间: 2025/10/10 18:14:00 (北京时间)
量子计算
科技泡沫
高估值
Rigetti Computing
D-Wave Quantum
IonQ
Image source: Getty Images.

新闻要点

量子计算领域的三只主要股票——Rigetti Computing、D-Wave Quantum和Quantum Computing Inc.——在过去一年中飙升了2,800%至5,400%,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关注。量子计算被视为一项具有颠覆性潜力的技术,能够解决传统计算机无法处理的复杂问题,并在人工智能加速和医疗创新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波士顿咨询集团预计其到2040年将创造4,500亿至8,500亿美元的全球经济价值。 然而,文章警告称,历史上“下一个重大技术”趋势的普及过程往往伴随着投机泡沫。投资者倾向于高估新技术的短期采用速度,导致估值过高。过去的互联网泡沫、基因组测序、区块链和元宇宙等趋势都经历过早期泡沫破裂。当前量子计算公司的市销率(P/S)估值极高,IonQ、Rigetti和D-Wave基于四年后的营收预测,市销率分别为32倍、95倍和54倍,远超历史上前沿科技领导者30-40倍的上限。历史经验表明,尽管量子计算长期潜力巨大,但这些股票在未来数月或数年内可能面临显著回调。

背景介绍

量子计算是一种利用量子力学原理来执行传统计算机无法完成的复杂计算的新兴技术。它有潜力在人工智能、药物发现、材料科学和金融建模等领域带来革命性突破。 近年来,随着技术突破和潜在市场应用的宣传,量子计算领域吸引了大量风险投资和公众关注。IonQ、Rigetti Computing和D-Wave Quantum等纯粹的量子计算公司已上市,其股价因市场对未来增长的预期而大幅上涨。此次股价飙升正值市场对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保持高度热情之际,但历史也表明,对新兴技术的过度热情往往导致估值泡沫和随后的修正。

深度 AI 洞察

当前量子计算市场估值泡沫的深层驱动因素是什么,它与历史上的“下一个重大技术”泡沫有何异同? - 异同点: 类似之处在于投资者普遍高估新技术成熟和商业化速度,导致估值与实际营收脱节。不同之处在于,当前量子计算的炒作与AI热潮并行,可能形成“双重叙事”叠加,吸引了更广泛且不愿错过的投机资本,放大了泡沫规模。 - 资本流动: 在美国特朗普政府对科技创新和本土高科技产业的持续支持下,大量资本寻求高增长机会,而量子计算作为国家战略性技术,也吸引了政策引导下的投资,进一步推高了估值。 - 信息不对称: 量子计算的复杂性导致大多数投资者难以理解其技术成熟度、商业化路径和实际障碍,易受乐观叙事影响,而缺乏对基本面的深入分析。 考虑到历史先例,未来12-24个月内,哪些关键指标或事件可能预示量子计算泡沫的破裂或估值的理性回归? - 商业化进展: 缺乏大规模、可验证的商业订单或显著的、超出概念验证阶段的应用案例。任何主要客户取消或推迟大规模部署量子解决方案都将是负面信号。 - 技术瓶颈: 量子计算机在错误率、可扩展性(量子比特数量)、相干时间等方面未能实现预期突破。量子纠错技术的进展缓慢将直接影响其商业可行性。 - 竞争格局: 传统科技巨头(如IBM、Google)若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开始提供更成熟、更具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可能会挤压当前纯粹量子计算公司的市场空间和估值。 - 宏观经济转向: 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或利率进一步上升,风险偏好下降,将促使资金从高风险、高估值的概念股流出,转投更具确定性的资产。 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在量子计算领域的布局应关注哪些非传统风险与机遇? - 非传统风险: 除了技术成熟度和商业化风险,还需警惕“量子霸权”或国家安全风险,这可能导致各国政府对量子技术实施严格的出口管制或技术保护主义,影响全球供应链和市场开放性。此外,技术迭代速度可能导致现有硬件投资快速贬值。 - 长期机遇: 关注拥有独特专利组合、在特定行业(如制药、金融)有深度合作关系,且能够将量子计算与高性能计算、AI等现有技术有效融合的公司。投资于提供量子计算基础设施、软件栈或核心组件(如低温冷却系统、量子芯片制造)的公司,这些可能比纯粹的量子比特制造商更具韧性。同时,可考虑通过ETF或多元化基金进行间接投资,以分散单一公司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