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中国芯片和人工智能相关股票估值飙升考验投资者耐心

大中华区
来源: 南华早报发布时间: 2025/10/10 17:14:00 (北京时间)
寒武纪科技
中芯国际
人工智能芯片
半导体行业
科技自给自足
中国芯片和人工智能相关股票估值飙升考验投资者耐心

新闻要点

过去几个月,受国家自给自足战略的推动,中国芯片股表现出色,但其高企的估值正引发一些投资者的担忧。例如,寒武纪科技的市盈率几乎是英伟达的五倍,而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也以高于全球主要晶圆代工厂的价格交易。 分析师指出,如此高的市盈率没有留下多少容错空间,如果这些公司无法兑现业绩,市场可能很快就会失去耐心。自6月底以来,中国半导体股指数已飙升55%,远超美国、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芯片股20%至30%的涨幅。这得益于北京对国内科技的支持以及避免使用英伟达处理器的呼吁。 华为和阿里巴巴近期推出了各自的芯片设计,中芯国际据报道正在测试中国首个国产先进芯片制造设备,这表明中国在技术自给自足方面正加速发展,对海外制造商构成潜在威胁。

背景介绍

中国正在大力推动技术自给自足,特别是在半导体和人工智能(AI)领域,旨在减少对外国技术的依赖并主导全球科技格局。这一战略在特朗普政府时期因中美科技竞争加剧而变得尤为紧迫,美国对中国科技公司实施了一系列出口管制和制裁。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政府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鼓励国内企业发展自主研发能力。这导致了国内芯片和AI相关股票的估值飙升,投资者普遍看好这些公司在中国高科技“卡脖子”领域实现突破的潜力。然而,全球市场普遍对AI相关股票的估值泡沫保持警惕,这使得中国这些更高估值的股票面临更严格的审视。

深度 AI 洞察

中国芯片股高估值背后真正的驱动因素是什么? 除了国家自给自足的战略叙事和政策支持外,主要驱动因素包括: - 国内资金的有限选择: 在中国资本市场,高增长、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科技股对国内投资者具有强大吸引力,尤其是在其他投资渠道受限或回报不佳时。 - “中国版替代”溢价: 市场为能够替代西方关键技术的中国本土解决方案支付高溢价,认为其拥有巨大的长期增长空间和国家战略性价值。 - 预期而非现实: 当前估值更多反映了对未来技术突破、市场份额扩张和政策红利的极高预期,而非基于当前盈利能力或短期业绩。 中国科技自给自足的努力将如何重塑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 中国的自给自足战略不仅是中国内部的问题,它对全球半导体产业将产生深远影响: - 供应链双轨制加速: 将加速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供应链和以中国为核心的东方供应链之间的“双轨制”,导致全球半导体市场碎片化。 - 技术创新赛跑加剧: 促使中国在先进工艺和设备研发上投入更多资源,可能在某些领域产生颠覆性创新,但也可能导致技术路线的分化。 - 全球竞争与整合: 随着中国国内替代品的崛起,海外供应商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可能刺激行业内的并购整合,以巩固市场地位或寻求新的增长点。 对于投资者而言,持有这些高估值中国芯片股的主要风险和潜在回报是什么? - 主要风险: - 执行风险: 技术研发和商业化落地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高昂的研发投入不一定能及时转化为利润。如果公司无法快速满足市场预期,股价可能面临大幅回调。 - 政策依赖性: 估值高度依赖国家政策支持,一旦政策方向或支持力度发生变化,可能对公司基本面和市场情绪造成冲击。 - 美国制裁不确定性: 尽管中国致力于自给自足,但仍可能受美国进一步技术制裁的影响,尤其是在关键材料和设备领域,这可能阻碍其高端芯片制造能力的发展。 - 市场耐心耗尽: 投资者对高估值的容忍度有限,如果业绩增长未能持续匹配估值,市场信心可能迅速瓦解。 - 潜在回报: - 成为“国家冠军”: 成功实现技术突破并占据国内市场主导地位的公司,将获得巨大的长期增长空间和国家战略溢价。 - 替代进口红利: 随着国产化率提升,这些公司有望抢占原由进口产品占据的市场份额,受益于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 - 技术领先优势: 如果能在特定AI芯片或半导体制造领域取得全球领先地位,将获得国际市场认可和更高的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