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东盟+3增长超出预期,但贸易战风险仍“高”,东盟+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称

亚洲(不含大中华区和日本)
来源: 南华早报发布时间: 2025/10/10 18:14:28 (北京时间)
东盟+3
东盟+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
贸易政策
关税
区域经济展望
东盟+3增长超出预期,但贸易战风险仍“高”,东盟+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称

新闻要点

东盟+3(ASEAN+3)国家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了稳健的经济增长。然而,东盟+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警告称,美国不可预测的政策转变仍可能在今年对该地区造成冲击。 AMRO的最新季度更新预测,该组织(包括东盟十国以及中国、日本和韩国)2025年的增长率将达到4.1%。这一数字较其7月份预测的3.8%有所上调,但仍略低于2024年录得的4.3%。 AMRO首席经济学家董赫表示,尽管主要经济体在贸易政策逆风下表现良好,但他仍强调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依然很高,并提醒不要自满。他指出,前期出货量提振了外部需求,但如果关税导致价格上涨,出口可能会下降。美国已对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柬埔寨、菲律宾、泰国、越南、文莱、老挝、缅甸、日本和韩国在内的东盟+3成员国征收了15%至40%不等的关税。

背景介绍

东盟+3(ASEAN+3)机制是东盟十国与中国、日本、韩国三国之间的区域合作框架,旨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金融稳定。东盟+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是该机制下的一个独立区域宏观经济监测机构,负责评估区域经济状况,提供政策建议。 当前,由唐纳德·J·特朗普总统领导的美国政府奉行“美国优先”的贸易政策,经常使用关税作为谈判工具。文章中提及的15%至40%的关税反映了这种保护主义倾向,对全球供应链和依赖出口的亚洲经济体构成了持续的挑战。

深度 AI 洞察

尽管增长预测上调,AMRO对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警告揭示了哪些深层战略担忧? 东盟+3地区增长预测的上调更多反映了短期的韧性和“前期出货”效应,而非长期结构性改善。AMRO的警告暗示了以下深层战略担忧: - 供应链重构的不可预测性: 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难以进行长期投资决策和供应链优化,可能导致区域内效率低下和成本上升。 - 区域经济增长引擎的脆弱性: 尽管内需有所支撑,但该地区对外部需求(尤其是对美出口)的结构性依赖,使其易受外部政策冲击,增长基础并非完全稳固。 - 政策工具的局限性: 面对外部贸易政策,区域内部的货币或财政政策可能难以完全抵消其负面影响,这凸显了地缘政治风险对宏观经济管理的挑战。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策略如何具体影响东盟+3地区的投资流向和供应链重构?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策略正在促使和加速东盟+3地区内部投资流向和供应链重构,其影响是多层面的: - “中国+1”策略的加速: 关税促使跨国公司将部分生产线从中国转移到其他东盟国家,以规避关税。这刺激了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FDI流入,但同时也增加了这些国家的劳动力和基础设施压力。 - 区域内贸易和投资壁垒的潜在上升: 尽管目的是针对美国,但关税可能导致区域内各国为争夺 FDI 而采取保护主义措施,甚至引发内部贸易摩擦,从而削弱区域一体化。 - 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的转移受限: 关税主要影响劳动密集型和中低端制造业,而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的转移受限于劳动力技能、研发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因素,短期内难以大规模转移,使得某些产业仍高度集中。 除了直接关税影响,长期来看,这种持续的贸易摩擦可能导致区域经济格局发生哪些微妙的变化? 持续的贸易摩擦不仅限于直接的经济影响,更可能引发深远的区域经济格局变化: - 区域贸易集团化的强化: 为应对外部不确定性,东盟+3国家可能会进一步深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区域贸易安排,形成更紧密的经济联盟,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 数字贸易和服务的崛起: 随着商品贸易受阻,区域经济体可能加速发展数字经济和跨境服务贸易,以寻找新的增长点和贸易模式,从而重塑全球贸易结构。 - 地缘经济力量平衡的调整: 长期来看,如果美国持续其保护主义政策,可能促使亚洲经济体寻求更多元化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例如加强与欧盟、非洲或拉丁美洲的联系,从而改变全球地缘经济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