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全球铜供应过剩将转为短缺,并购并非解决方案

全球
来源: Benzinga.com发布时间: 2025/10/09 19:59:01 (北京时间)
铜市场
铜矿供应
能源转型
摩根士丹利
南方铜业
全球铜供应过剩将转为短缺,并购并非解决方案

新闻要点

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预测,全球铜市场将从2025年的17.8万吨过剩转变为2026年的15万吨短缺。这种转变主要归因于精炼铜产量受铜精矿供应不足的限制,以及亚洲和能源转型领域强劲的需求增长。 尽管2026年蒙古和俄罗斯等国的新产能将使矿山产量增长2.3%,但这不足以抵消智利、印度尼西亚和刚果民主共和国等主要生产国的供应中断。摩根士丹利指出,美元走软和主要矿山(如艾芬豪的Kamoa-Kakula、Codelco的El Teniente以及自由港-麦克莫兰的Grasberg)的供应中断正在支撑铜价走高,并预计2026年铜均价为每磅4.83美元。该行已将南方铜业公司(SCCO)评级上调至“同等权重”。 文章强调,由于多年投资不足,勘探预算处于几十年来的低点,且许可证审批延迟,导致项目周期延长。国际能源署警告称,若无新发现,年铜产量可能降至2000万吨以下,而需求预计将接近3300万吨。此外,并购(例如英美资源集团与泰克资源公司的合并)被认为并非解决供应短缺的最终方案,因为并购后的矿企往往更专注于高回报资产而非全面增产。

背景介绍

铜是一种关键的工业金属,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力、交通和电子产业。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增长以及向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转型的加速,铜的需求持续强劲。 然而,新的铜矿发现和开发面临巨大挑战,包括勘探成本高昂、环境法规日益严格以及社区反对。全球主要铜生产国(如智利、秘鲁、刚果民主共和国和美国)的矿山面临品位下降、劳工纠纷、水资源短缺和运营中断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供应压力。此次预测是在长期投资不足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背景下进行的。

深度 AI 洞察

当前铜价上涨是否已充分反映未来的供需失衡? 当前的铜价上涨,特别是相较于黄金和白银的“安静”表现,可能并未完全体现未来几年潜在的严重供需缺口。尽管市场已认识到供应限制和美元疲软的支撑作用,但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和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描绘了一个更为严峻的长期图景,即需求可能远超2000万吨的年供应量。若未来几年实际供应中断超出预期,或能源转型需求加速超出现有模型,铜价将面临进一步的结构性上涨压力,这可能尚未被市场充分定价。 为何并购未能有效解决铜供应短缺问题?这揭示了行业怎样的深层矛盾? 并购未能有效解决供应短缺,这揭示了铜矿行业普遍存在的深层矛盾: - 资本效率优先于产量扩张: 矿业公司,即使是合并后规模扩大的公司,也倾向于优先投资于高回报、低风险的现有资产,而非高成本、长周期的绿地项目(greenfield projects)或大规模产量扩张,这与投资者对资本回报率的期望高度相关。 - 勘探和审批瓶颈: 长期投资不足导致勘探活动枯竭,而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漫长的审批流程进一步阻碍了新矿的开发,使得并购即使整合了资源,也难以短期内转化为显著的产量增长。 - 资源民族主义与地缘政治: 在智利、刚果民主共和国等关键产铜国,资源民族主义抬头和地缘政治不稳定增加了项目的不确定性和运营风险,使得矿企在这些地区进行大规模投资更为谨慎。并购重组更多是资产优化,而非全球产量提升的驱动力。 在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下,全球铜供应链将面临何种新的挑战与机遇? 在特朗普政府持续推行“美国优先”和制造业回流政策背景下,全球铜供应链可能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 - 供应链多元化与重构: 美国及其盟友可能寻求减少对特定高风险地区的依赖,推动铜供应链的多元化或近岸化,这可能刺激北美及友好国家的铜矿勘探和开发投资,但短期内难以弥补全球缺口。 - 贸易壁垒与补贴: 特朗普政府可能会利用关税或其他贸易工具来保护国内矿业和制造业,这可能导致全球铜贸易流向的扭曲,增加跨国矿企的运营成本和复杂性。同时,政府可能通过补贴鼓励国内关键矿产的生产。 - 地缘政治紧张加剧: 美国与主要矿产供应国(如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俄罗斯)之间的地缘政治紧张关系可能进一步升级,潜在影响关键矿产的出口和供应稳定性,为依赖全球市场的矿企带来不确定性。这或将促使企业重新评估其全球资产组合和风险敞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