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阿里巴巴成立机器人团队,旨在将AI模型转化为现实世界机器

大中华区
来源: Benzinga.com发布时间: 2025/10/08 23:32:45 (北京时间)
阿里巴巴
具身智能
机器人
人工智能
云计算
阿里巴巴成立机器人团队,旨在将AI模型转化为现实世界机器

新闻要点

阿里巴巴集团已成立内部机器人团队,标志着其正式进军AI驱动的实体产品竞争领域。该团队由阿里巴巴通义(Qwen)部门的林俊贤领导,专注于机器人和具身智能,目标是将多模态AI模型转化为具备长时推理和现实世界应用能力的“基础智能体”,实现从虚拟世界到物理世界的跨越。 阿里巴巴CEO吴泳铭此前预测,未来五年全球AI投资可能达到4万亿美元。阿里巴巴的股价今年迄今已上涨114%,得益于其云计算业务和AI模型的良好表现。尽管瑞银(UBS)预计阿里巴巴2026财年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受剥离线下零售资产影响),并下调了2026-2028财年每股收益预测4%-8%(因集团层面亏损上升),但其核心业务如淘宝、天猫和阿里云的表现略好于预期,其中阿里云预计将实现30%的同比增长。文章还提到阿里巴巴与英伟达合作开发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

背景介绍

阿里巴巴集团长期以来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战略投资,尤其是在其核心电商和云计算业务中广泛应用AI技术,以优化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近年来,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兴起,阿里巴巴加大了在生成式AI领域的投入,其通义(Qwen)系列大模型是其在该领域的重要布局。 具身智能和机器人是AI发展的下一前沿,旨在让AI系统能够理解物理世界并进行交互,从而实现更广泛的应用,如物流、制造、服务机器人和自动驾驶。全球科技巨头正竞相投入这一领域,以期在AI的下一个浪潮中占据主导地位。

深度 AI 洞察

阿里巴巴为何在核心电商和云业务面临挑战时,仍大力投入具身智能和机器人? - 战略卡位未来增长点: 尽管核心业务增长面临压力,具身智能和机器人被视为AI应用的终极形态和下一个万亿级市场。阿里巴巴此举并非短期盈利驱动,而是着眼于长期战略卡位,确保在未来科技竞争中不掉队,甚至占据先发优势。 - 技术协同效应: 阿里巴巴的Qwen(通义)大模型已具备多模态能力。具身智能团队的建立,能将这些虚拟世界的AI能力延伸至物理世界,形成技术闭环,并为其云服务(阿里云)提供新的高价值应用场景,进一步巩固其企业级AI解决方案的竞争力。 - 摆脱纯软件依赖: 纯软件AI模型在商业化落地和护城河构建上存在局限。通过进入实体机器人领域,阿里巴巴可以探索“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这不仅能提升其AI技术的壁垒,也能为其庞大的物流和零售生态提供颠覆性的效率提升工具,例如自动化仓储、配送机器人等。 瑞银虽肯定核心业务表现,但下调阿里巴巴EPS预测,这透露了哪些深层信息? - 投入与回报的短期错配: 下调EPS预测主要源于“集团层面亏损上升”,这可能反映了阿里巴巴在AI、国际化电商、新零售等高增长但高投入领域的持续烧钱。市场虽然看好长期前景,但短期内对投入产出比的担忧或将持续。 - 核心业务盈利承压: 尽管瑞银认为核心电商和云计算表现“略好于预期”,但其对营收增长的保守预测(Q2 FY26仅1%)以及国际商业利润受限的判断,表明在宏观经济逆风和激烈竞争下,即便表现尚可,也难以支撑高盈利预期。 - 资本市场对增长质量的审视: 投资者对科技巨头的评估已从单纯的营收增长转向更关注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阿里巴巴在剥离非核心资产后仍面临盈利压力,预示着市场对公司未来增长模式的质量和可持续性有着更严格的审视。 在全球AI投资激增的背景下,阿里巴巴在机器人领域的举动对中国科技格局有何影响? - 加剧国内科技巨头竞争: 阿里巴巴的进入将进一步加剧与腾讯、百度、华为等国内巨头在AI和机器人领域的竞争。这将加速中国在具身智能硬件和软件层面的创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与发展。 - 响应国家战略需求: 机器人和先进AI技术是中国实现产业升级和技术自主可控的关键领域。阿里巴巴此举与国家层面的战略导向高度契合,有望获得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特别是在核心技术攻关方面。 - 提升中国在全球AI链条中的地位: 阿里巴巴作为全球电商和云计算的领导者,其在机器人领域的突破将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全球AI生态系统中的影响力,尤其是在AI模型与实体经济结合的应用层面,为全球AI技术的发展贡献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