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CEO黄仁勋称英特尔花33年“试图扼杀我们”,但现在称竞争对手为合作伙伴:“我们是爱人,不是战士”

新闻要点
英伟达(Nvidia)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2025年9月宣布与英特尔(Intel)达成一项为期多年、价值5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后,公开表示两家公司已从激烈竞争转变为战略伙伴关系。他幽默地指出,英特尔曾“花了我们33年的时间试图扼杀我们”,但现在两家公司已是“爱人,而不是战士”。 这项合作旨在共同开发用于超大规模、企业和消费市场的定制数据中心和PC产品。黄仁勋强调,此次合作是基于他与英特尔首席执行官Lip-Bu Tan的长期友谊,旨在实现双方在快速发展的AI硬件市场中的共赢。他还透露自己已成为英特尔的股东,并指出自他投资以来,英特尔股价已上涨约50%。
背景介绍
英伟达和英特尔是半导体行业的两大巨头,长期以来在芯片市场,尤其是在图形处理器(GPU)和中央处理器(CPU)领域,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英特尔曾是PC处理器市场的绝对主导者,而英伟达则在GPU领域,特别是近年来在人工智能(AI)计算方面占据领先地位。 2025年9月,这两家公司宣布建立一项多世代合作伙伴关系,旨在共同开发定制数据中心和PC产品。这一合作标志着双方竞争策略的重大转变,尤其是在AI硬件需求激增的背景下,寻求通过合作而非纯粹竞争来抓住市场机遇。
深度 AI 洞察
这种从“试图扼杀”到“爱人”的转变真正揭示了AI芯片市场演变的何种竞争格局? - 这种转变表明,在AI领域,即使是长期竞争对手也认识到,单一公司难以完全主导整个复杂且快速增长的生态系统。合作成为加速创新、分摊研发成本和更有效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的务实策略。 - 它可能预示着AI芯片市场正从零和博弈转向更注重协同效应的模式,特别是在定制化和垂直整合成为关键差异化因素时。英伟达需要英特尔在CPU架构和系统集成方面的专长,而英特尔则急需英伟达在AI加速和GPU技术方面的领导力。 - 此外,这反映出AI技术栈的复杂性促使企业超越传统边界,形成联盟以应对云服务提供商等大型客户对集成解决方案的需求。 除了宣称的共同增长,英伟达和英特尔在定制微处理器合作中各自的战略利益和风险是什么? - 英伟达的利益: 确保其AI GPU与英特尔CPU平台更紧密的集成,优化性能,可能减少对AMD等竞争对手CPU的依赖。通过定制化,英伟达可以将其AI技术更深入地嵌入到更广泛的数据中心和PC生态系统中,扩大市场份额并巩固其AI领导地位。 - 英特尔的利益: 获得英伟达尖端的AI技术,加速其在AI领域的布局和竞争力,尤其是在其传统CPU业务面临挑战的情况下。通过与AI领头羊合作,英特尔可以重塑其在数据中心领域的话语权,并探索新的高价值市场。 - 风险: 对于英伟达而言,过度依赖英特尔可能限制其未来与其他CPU厂商的合作灵活性,并存在技术泄露的风险。对于英特尔而言,可能在合作中成为英伟达AI生态系统的“附庸”,而非独立创新者,并且其定制芯片的成功高度依赖英伟达AI软件栈的持续优势。 这项合作以及黄仁勋的个人投资,将如何影响投资者对半导体行业更广泛整合趋势的看法? - 这项合作可能被投资者视为半导体行业在AI时代加速整合和联盟化的一个强烈信号。随着AI技术渗透到各个计算层面,公司可能会优先考虑战略合作以实现垂直和水平整合,而非传统的独立发展模式。 - 黄仁勋的个人投资增强了市场对此次合作长期承诺和成功潜力的信心。这传递出一个信息:即使是行业领袖也相信,通过合作,竞争对手的价值可以被共同提升,从而可能鼓励其他公司也考虑类似的联盟。 - 此外,它可能促使投资者重新评估那些未能形成关键战略伙伴关系或坚持孤立竞争策略的公司的长期增长前景,从而在AI主导的市场中对行业估值带来新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