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支出或飙升至4万亿美元:现在就该买入的两只“无脑”股票(提示:都不是英伟达)

新闻要点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预测,到本十年末,人工智能(AI)基础设施支出可能飙升至4万亿美元。这一预测得到了Meta Platforms和Alphabet等公司增加资本支出以推动AI建设的趋势支持,芯片设计商和云服务提供商也报告了持续增长的需求和收入。 文章推荐了两支非英伟达的“无脑”股票。其一是Nebius Group,该公司提供AI客户急需的计算能力,最近一个季度收入同比增长625%至约1.05亿美元,其AI云业务甚至提前实现调整后EBITDA为正。Nebius通过GPU租赁和托管服务为客户节省时间和金钱,并计划在明年底前增加1吉瓦的电力容量以满足需求。 另一支推荐股票是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TSMC),作为全球最大的晶圆代工厂,它为英伟达、AMD和博通等巨头代工芯片。这意味着随着所有这些AI芯片需求的增长,台积电的收入有望大幅提升。台积电还在美国市场进行了大量投资,今年早些时候宣布将投资扩大至1650亿美元,用于建设三座新晶圆厂、一个研发中心和两座先进封装厂,这可能有助于其规避进口关税影响。鉴于AI需求的持续强劲以及其29倍的远期市盈率,台积电被认为是当前AI基础设施支出热潮中的“无脑”买入。
背景介绍
当前,全球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各行各业对AI算力、特别是高性能图形处理单元(GPU)的需求呈现爆炸式增长。这促使科技巨头们投入巨资建设和升级AI基础设施,以支持复杂的模型训练和推理任务。 以英伟达为代表的芯片设计公司是这一浪潮的核心推动者,而像台积电这样的晶圆代工厂则在幕后默默支撑着整个AI芯片生态系统的运作。同时,云服务提供商也成为关键角色,它们通过提供按需租用的计算资源,降低了企业部署AI的门槛。在2025年,美国正处于特朗普总统的领导下,其“美国优先”的经济政策背景下,对关键技术供应链的本土化和免受关税影响的需求尤为突出。
深度 AI 洞察
1. 黄仁勋预测的4万亿美元AI支出,对全球经济和地缘战略有何深层影响? - 这一庞大支出不仅是技术投资,更是国家和企业间展开的一场“算力军备竞赛”,旨在争夺AI时代的领导地位和经济主导权。 - 它将加速全球供应链的重塑,推动芯片制造、数据中心建设和能源基础设施等关键领域的投资和本地化,以降低地缘政治风险并确保战略自主。 - AI基础设施的普及和深化,将催生全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生态,深刻改变劳动力市场结构,并可能加剧技术鸿沟和国家间的不平等。 2. Nebius Group和台积电的商业模式,相比纯粹的AI芯片设计公司(如英伟达),在当前市场中提供了哪些独特的投资价值和风险分散优势? - Nebius作为AI云服务提供商,其价值在于提供“AI即服务”,降低了客户的初始资本支出和运营复杂性。这使其能从广泛的AI应用中获取经常性收入,且对单一芯片设计公司的成功依赖较小。 - 台积电作为独立晶圆代工厂,受益于整个AI芯片行业的增长,无论哪个设计公司在特定时期占据优势,只要AI芯片需求整体上升,台积电就能获利。这种“卖水人”的角色使其对特定客户或技术路线的波动具有更强的韧性。 - 相比之下,英伟达虽是行业领导者,但其营收更直接地绑定于自身芯片设计的市场接受度和迭代速度,面临更直接的竞争和潜在的技术路线风险。 3. 台积电在特朗普政府执政下,在美国进行大规模投资的真实战略考量及其潜在回报是什么? - 台积电的巨额美国投资是地缘政治压力和市场机遇双重作用下的战略举措。在特朗普总统“美国优先”和本土制造业复兴的政策背景下,此举旨在规避潜在的贸易壁垒和关税风险,并争取美国政府的政策支持及补贴(如《芯片法案》虽然未直接提及,但其精神与此高度契合)。 - 通过在美国设立先进制造基地,台积电能够更贴近其最大的AI客户群,更好地响应本地化需求,并降低供应链中断的风险。 - 尽管初期成本高昂,但此举有助于巩固台积电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中的战略地位,提升其在西方市场的议价能力和客户信任度,从而确保长期增长和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