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pe首席执行官:稳定币将迫使“所有人”分享收益
新闻要点
支付公司Stripe首席执行官帕特里克·科里森表示,稳定币最终将迫使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客户提供存款收益以保持竞争力。目前,美国储蓄账户平均利率为0.40%,欧盟为0.25%,科里森认为储户应该获得接近市场回报的资本收益。 科里森批评称,压低存款利率的银行做法对消费者不友好,称其为“必败之地”。稳定币的市场资本和用户采纳率自2023年以来稳步增长,尤其是在美国通过GENIUS稳定币法案之后。该法案规范了稳定币行业,但禁止了收益分享。 银行业一直积极游说反对附息稳定币,理由是这将削弱传统银行体系并侵蚀市场份额。然而,加密行业高管,如Tether联合创始人里夫·柯林斯,预测所有法定货币最终都将演变为稳定币,届时它们将被称为美元、欧元或日元。
背景介绍
美国通过的GENIUS稳定币法案旨在规范稳定币行业,但其最终版本包含了禁止稳定币发行方分享收益的条款。这一条款是在银行业的强烈游说下纳入的,银行业担忧附息稳定币会削弱其存款基础和市场份额。 稳定币是锚定法定货币(如美元)的加密货币,其价值旨在保持稳定,并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快速、低成本的转移。银行业长期以来依赖低成本的存款来支持其贷款业务和盈利模式,因此对任何可能侵蚀这一优势的创新都持谨慎态度。
深度 AI 洞察
银行业为何如此坚决地反对附息稳定币,其深层战略考量是什么? 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市场份额担忧,更触及了传统银行模式的根基。以下是几个关键考量: - 维护分级准备金制度: 银行体系的核心是分级准备金制度,允许银行用客户存款进行放贷。低成本存款是这一模式的基石;附息稳定币可能直接挑战银行的负债成本优势。 - 控制货币政策传导: 中央银行通过影响银行体系来实施货币政策。若大量存款转向具有独立收益机制的稳定币,可能削弱央行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 - 系统性风险: 银行担忧,若稳定币提供显著高于传统储蓄的收益,可能导致存款快速且大规模地从银行流出,尤其是在经济不确定时期,这可能引发流动性危机,对金融稳定构成系统性风险。 - 数据和客户关系: 银行通过存款业务积累客户数据并建立关系,这些是提供其他金融服务的跳板。附息稳定币可能切断这些初始接触点,削弱银行的客户获取和交叉销售能力。 考虑到特朗普政府的执政背景,这种传统金融与加密货币行业的冲突可能如何演变? 特朗普政府的金融监管方针通常倾向于放松管制,但其“美国优先”和对现有产业的保护主义立场也需考量: - 实用主义与平衡: 政府可能会寻求在促进金融创新(尤其是在美国保持技术领先方面)和保护传统金融机构(它们是经济稳定的支柱)之间取得平衡。这可能意味着对稳定币进行严格监管,允许其发展但限制其直接与银行核心功能竞争,例如通过限制收益分享。 - 消费者保护的视角: 鉴于稳定币的风险属性和对普通消费者的影响,政府可能会强调消费者保护,例如确保稳定币储备的透明度和安全性。GENIUS法案禁止收益分享可能被视为一种消费者保护措施,以避免风险较高的收益产品。 - 金融稳定优先: 特朗普政府可能会将金融体系的稳定置于优先地位,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这意味着任何可能大规模扰乱传统银行存款基础的创新都将受到严格审视。 Stripe首席执行官和Tether联合创始人对稳定币未来趋势的预测,预示着哪些长期的经济和技术转变? 这些预测远不止于支付工具的演变,它们指向金融领域更深层次的结构性变革: - 传统银行的进一步去中介化: 如果所有货币都成为稳定币并提供市场化收益,那么传统银行在存款吸收方面的核心功能将面临巨大压力,迫使其转向更专业的服务或完全创新的商业模式。 - 金融普惠性的提升: 稳定币的普及,尤其是在提供收益的情况下,可能让全球更多用户享受到与其资本相称的回报,尤其是在传统银行服务不足的地区。 - 全球支付效率的根本性提升: “所有货币都是稳定币”的愿景暗示着跨境支付将变得即时、低成本,极大地促进全球贸易和商业活动。 - 货币本质的模糊化: 法定货币与数字货币之间的界限将变得越来越模糊,可能推动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的发展,以应对私人稳定币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 竞争格局重塑: 科技公司、支付平台和加密原生企业将对传统金融服务市场发起更强烈的挑战,加速金融科技领域的整合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