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两家万亿美元级天才公司,值得投资者不惜一切代价买入

全球
来源: The Motley Fool发布时间: 2025/10/04 21:38:07 (北京时间)
博通
台积电
英伟达
AI芯片
半导体制造
Image source: Getty Images.

新闻要点

文章指出,博通(Broadcom)和台积电(Taiwan Semiconductor)是当下人工智能(AI)领域最值得关注的万亿美元级投资标的,尽管它们规模庞大,但增长率依然惊人。 博通通过与AI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合作设计定制AI加速芯片,而非直接复制英伟达的GPU,开辟了独特的竞争路径。其AI相关收入在2025财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长63%至52亿美元,预计第四季度将增至62亿美元,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台积电作为全球领先的芯片代工厂,为英伟达和博通等公司提供先进制造服务。其2纳米芯片节点即将推出,能效显著提升,且在现有技术上仍超越竞争对手(如英特尔和三星)。台积电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44%,有望凭借AI计算市场的持续扩张保持高速增长。文章认为这两家公司都是投资者“无需多想”即可买入的优质股。

背景介绍

人工智能(AI)技术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球科技和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对高性能计算芯片的需求空前高涨。英伟达(Nvidia)凭借其在图形处理单元(GPU)领域的领先地位,成为AI芯片市场的核心参与者。 半导体行业分为芯片设计(无晶圆厂公司如英伟达、博通)和芯片制造(晶圆代工厂如台积电、英特尔、三星)两个主要环节。先进工艺节点(如3纳米、2纳米)的研发和量产能力是衡量晶圆代工厂技术实力的关键指标,对提升芯片性能和能效至关重要。 博通传统上是一家多元化的半导体和基础设施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近年来积极拓展其在定制AI芯片设计领域的业务。台积电作为全球最大的专业晶圆代工厂,掌握着最先进的芯片制造技术,是全球科技巨头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深度 AI 洞察

博通的定制AI芯片策略对AI硬件市场有何深层战略意义,尤其是在英伟达生态系统主导的背景下? - 博通的定制芯片模式预示着AI硬件市场可能出现分化,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为追求成本效益和特定工作负载优化,将减少对通用GPU的过度依赖。 - 这种策略可能促进AI硬件生态系统的多元化,为非英伟达解决方案创造更多机会,从而在特定应用场景下挑战英伟达的市场份额或利润率。 - 长远来看,这可能加速AI硬件的"商品化",迫使英伟达在保持创新领先的同时,也需更关注成本和定制化需求,以应对来自定制芯片的竞争压力。 考虑到台积电在全球芯片供应链中的关键地位,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特别是围绕台湾地位的问题,将如何影响其"无脑买入"的投资逻辑? - 台积电的"护城河"在于其技术领先和生产效率,但其地理位置带来的地缘政治风险是其最大的系统性风险,可能导致供应链中断,对全球经济产生灾难性影响。 - 尽管美国特朗普政府一直强调"美国优先"和制造业回流,但芯片制造的复杂性决定了短期内难以完全复制台积电的产能和技术,这使得台积电在全球芯片供应中的关键作用依然稳固。 - 然而,各国政府推动半导体本土化生产的努力,如美国《芯片法案》和欧洲的类似举措,长期可能侵蚀台积电的市场份额或迫使其增加海外投资,从而影响其盈利能力和资本开支。 除了当前的AI热潮,投资者在评估博通和台积电的长期增长前景时,还应考虑哪些潜在的长期需求驱动因素或市场饱和风险? - 长期驱动因素包括物联网(IoT)、边缘计算、自动驾驶和5G/6G通信等领域的持续扩张,这些都将需要更先进、更高效的芯片。 - 随着AI模型日益复杂和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对更高性能计算和存储解决方案的需求将持续存在,推动芯片技术不断进步。 - 潜在的饱和风险可能源于AI应用领域的"赢家通吃"效应,若少数巨头主导市场,定制化需求可能趋于集中,对二线芯片设计和制造厂商形成挑战;此外,半导体行业固有的周期性波动也需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