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关闭南加州四家Fresh门店,杂货战略持续调整

新闻要点
亚马逊宣布将在未来几周内关闭其在南加州的四家Fresh超市,此举是其持续调整杂货战略的一部分,该战略越来越侧重于全食超市(Whole Foods)和在线配送。这些 closures 之前已经在美国其他地区和英国发生过类似情况。 尽管关闭了部分Fresh门店,亚马逊发言人表示公司仍致力于创新并投资于更便捷、快速和实惠的杂货购物体验。公司目前仍运营着500家全食超市,并已开设了迷你“每日商店”模式。此外,亚马逊近期推出了一个新的“价格敏感型”杂货品牌,并扩大了生鲜食品的当日达配送服务。亚马逊CEO安迪·贾西(Andy Jassy)在2025年5月的年度股东大会上重申对杂货业务持“乐观”态度。
背景介绍
亚马逊自2007年推出Amazon Fresh试点项目以来,近二十年一直致力于成为重要的杂货市场参与者。2017年,公司以137亿美元收购了高端连锁超市全食超市,这是其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收购。 2020年,亚马逊推出了Fresh杂货连锁店,旨在吸引大众市场消费者,但其扩张一直充满挑战。到2022年,Fresh门店数量激增,但由于利率上升和通胀飙升,其扩张计划受到CEO安迪·贾西成本削减措施的影响。2023年,亚马逊宣布将关闭部分Fresh门店并暂停进一步开店,以重新评估如何使该连锁店更具吸引力。公司还从Fresh门店中移除了“Just Walk Out”无人收银技术,并缩减了Go无人便利店的规模。
深度 AI 洞察
亚马逊持续关闭Fresh门店,这对其整体杂货战略和与传统零售商的竞争格局有何深层信号? 此次关闭Fresh门店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亚马逊在经历了多年摸索后,对其大规模线下杂货门店模式进行战略性修正的明确信号。这意味着: - 效率优先,而非盲目扩张: Fresh门店未能有效解决低利润率杂货业务的规模经济问题,特别是在劳动力、租金和库存管理成本高企的环境下。亚马逊正从“大而全”转向“精而专”,将资源集中于已验证成功的Whole Foods(高端市场)和更具成本效益的在线配送模式。 - 竞争压力下的务实选择: 面对沃尔玛、克罗格等在传统杂货领域根深蒂固的竞争对手,以及Costco等折扣店的挤压,Fresh的“大众市场”定位显得模糊且缺乏差异化优势。亚马逊认识到,通过线上优势和Whole Foods的品牌力,可以更有效地渗透市场。 - 技术应用调整: 移除“Just Walk Out”技术表明,尽管技术创新是亚马逊的DNA,但在特定应用场景下,其成本效益和用户体验可能不如传统收银或更简化的线上模式。这反映出亚马逊在技术部署上的务实性和成本敏感性。 考虑到美国总统特朗普连任,其潜在的经济政策和监管环境将如何影响亚马逊在杂货领域的资本配置和扩张策略? 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可能带来几方面影响: - 通胀与利率压力: 若特朗普政府推行大规模财政刺激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可能在一定时期内加剧通胀压力,导致美联储维持较高利率或进一步加息。这会增加亚马逊扩张线下门店的融资成本和运营成本,对其资本密集型杂货业务构成挑战。 - 劳动力市场政策: 潜在的移民政策收紧或劳工法规调整可能推高劳动力成本,直接影响到杂货门店和配送业务的运营效率和利润率。亚马逊可能需要更多地投资自动化技术以抵消这些成本。 - 反垄断审查: 尽管特朗普政府通常被视为对大型科技公司监管较松,但对市场垄断和竞争公平性的关注依然存在。亚马逊在杂货领域的主导地位若进一步增强,仍可能面临潜在的审查风险,这会影响其并购策略和市场行为,促使其在扩张上更加谨慎。 如果亚马逊在杂货领域持续投入,但未能有效实现盈利,这对其长期盈利能力和市场估值将产生何种影响? 亚马逊CEO贾西对杂货业务的“乐观”态度,如果不能转化为持续的盈利能力,将对公司造成多重负面影响: - 利润率拖累: 杂货行业本身利润率较低。如果亚马逊无法通过规模效应、技术创新或独特的商业模式有效提升其杂货业务的盈利能力,这部分业务将持续稀释公司整体的利润率,尤其是在其高利润的云计算(AWS)业务增长放缓时。 - 投资者信心受损: 投资者对亚马逊的期望是其能够发现并主导新的增长领域。若杂货业务长期亏损或盈利能力低下,将引发市场对其资本配置效率和战略执行能力的质疑,可能导致股价承压。 - 资源错配风险: 持续向盈利能力不佳的杂货业务投入大量资本和人力资源,意味着这些资源未能投入到其他可能带来更高回报的创新领域,从而错失其他增长机会。 - 战略重心调整压力: 最终,如果杂货业务无法证明其投资回报,董事会和投资者可能施压管理层,要求其重新评估甚至缩减该业务的规模,或者寻求更激进的转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