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阿里巴巴、中芯国际领涨中国AI市场复苏,但过热担忧挥之不去

大中华区
来源: Invezz发布时间: 2025/10/04 01:18:11 (北京时间)
阿里巴巴
中芯国际
人工智能
中国股市
估值过热
china, china AI rally, alibaba, SMIC, Tencent

新闻要点

2025年,中国主要股指在人工智能(AI)的驱动下上涨逾40%,表现超越美国基准指数。阿里巴巴、中芯国际、腾讯和百度等科技巨头引领此次涨势,AI投资在整个经济中激增。中国政府将AI置于经济战略核心,承诺投入84亿美元支持初创企业,并计划到2027年和2030年分别实现AI应用在特定行业70%和90%的渗透率。阿里巴巴已承诺在未来三年内将其AI预算扩大至530亿美元,成为中国AI领域的领军企业,其股价今年已翻倍。 然而,分析师警告称,市场估值已过度拉伸,基本面落后于飙升的市场价格。MSCI中国指数的远期市盈率已达12.8倍,高于十年平均水平11倍,而2025年和2026年的共识盈利预期却在下降。专家指出,涨幅更多源于估值扩张而非利润增长,并担忧部分科技股出现过热迹象。尽管如此,许多投资者仍持乐观态度,认为AI进步和政府刺激消费措施可能带来强劲回报,但潜在风险包括产业政策导致的供应过剩、监管干预以及美国关税威胁可能引发的市场回调。长期来看,中国在数据、电力和制造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全球AI领域的“亚军”,但历史表明中国股市波动性大,政策影响显著,建议投资者采取谨慎配置。

背景介绍

2024年,中国股市整体表现低迷,在12个月中有8个月下跌,反映出在政府努力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市场情绪疲软。 然而,2025年伊始,市场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1月份,中国初创公司DeepSeek声称开发出一种成本远低于美国竞争对手的AI模型,这一消息极大地提振了投资者情绪,并强化了北京在AI竞赛中追赶美国的雄心。此后,中国政府将AI提升至国家经济战略的核心地位,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推广“AI+”倡议并放松相关监管来支持AI产业发展。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4月,MSCI中国指数曾因美国关税威胁而大幅下跌20%,显示出地缘政治风险对中国市场的高度敏感性。

深度 AI 洞察

中国AI市场这波强劲反弹的深层驱动力是什么,仅仅是技术进步吗? - 表面看是AI技术突破和应用前景,但深层驱动力包含更复杂的国家战略和资本运作。中国试图通过AI弯道超车,突破美国的技术围堵,这使得AI成为国家意志下的核心产业,吸引了大量的政策性资金和国有资本支持。 - 这种自上而下的推动,结合国内庞大的数据资源和应用场景,短期内能迅速催生市场热度。然而,这种热度可能并非完全基于纯粹的市场供需和企业盈利能力,而是带有战略性溢价。 当前中国AI板块估值与基本面背离,这预示着什么样的长期风险或机遇? - 风险在于,如果估值扩张脱离实际盈利增长,可能形成泡沫,一旦市场情绪或政策风向转变,可能面临剧烈调整。历史经验表明,中国市场对政策敏感,且容易出现资金追逐热点导致局部过热。 - 机遇则在于,如果这些政策扶持和投资最终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技术壁垒、行业领导地位和规模效应,那么当前的高估值可能被未来的高速增长所消化。关键在于AI应用能否真正实现产业升级和效率提升,而非仅仅停留在概念炒作。 在特朗普政府继续执政的背景下,除了笼统的关税威胁,还有哪些更具针对性的外部风险可能冲击中国的AI产业? - 特朗普政府对关键技术领域的“小院高墙”策略可能进一步升级,不仅是关税,更可能针对AI芯片、高端计算设备以及核心AI算法软件等关键供应链环节实施更严格的出口管制和技术禁运。 - 此外,美国可能会通过施压盟友,形成更广泛的“AI技术联盟”,限制中国企业获取国际先进技术和市场。这可能导致中国AI产业链的进一步“国产化”压力,增加研发成本和时间,甚至可能在某些前沿领域造成技术代差。投资者需警惕这类精确打击对中国AI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