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恩·德桑蒂斯引用X平台民调:62%受访者支持取消H-1B签证,特朗普10万美元申请费计划引科技巨头和经济学家褒贬不一

新闻要点
佛罗里达州州长罗恩·德桑蒂斯(共和党)在X平台分享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超过49,000名受访者中,62.3%支持取消H-1B签证计划,31.4%支持改革,仅6.3%希望保持不变。 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计划从2026年起对新的H-1B签证申请征收一次性10万美元的费用,这比乔·拜登时代增加了十倍。该计划受到了业内人士的褒贬不一的评价:英伟达CEO黄仁勋和Netflix联合创始人里德·黑斯廷斯表示支持,而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投资者凯文·奥利里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则表达了担忧,认为这将损害创新和美国的科技领导力。亚马逊、谷歌、微软和Meta等科技巨头是H-1B签证的主要使用者。
背景介绍
H-1B签证计划是1990年《移民法》设立的,旨在允许美国雇主雇佣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专业领域的外国人才。几十年来,该计划已成为美国科技公司和初创企业获取全球顶尖人才的关键渠道。 特朗普总统在2025年再次当选后,其政府正推行“美国优先”的移民政策,旨在收紧外国劳工签证政策,以鼓励国内雇佣并可能重新塑造美国企业的用工结构。此次H-1B签证费用的显著提升正是这一政策方向的具体体现。
深度 AI 洞察
特朗普政府大幅提高H-1B签证费用的深层战略意图,除了表面上的重塑外国招聘外,还可能有哪些? - 经济民族主义与国内就业优先: 核心目标是迫使美国企业优先招聘本土劳动力。通过显著提高外国人才的雇佣成本,政府旨在减少企业对H-1B签证的依赖,从而刺激国内STEM领域就业,并提升美国工薪阶层的工资水平。 - 技术主权与国家安全: 鼓励高科技企业将更多研发和核心技术岗位留在美国本土,减少对外国人才的过度依赖,这在当前地缘政治紧张背景下,可能被视为加强国家技术主权的战略举措。 - 财政收入与政治筹码: 10万美元的费用将为政府带来可观的财政收入。同时,这项政策也迎合了部分选民对限制移民的诉求,为特朗普政府提供了重要的政治筹码。 科技巨头和经济学家对H-1B政策持两极分化态度的背后,反映了哪些核心利益冲突与潜在后果? - 短期成本与长期创新能力的权衡: 支持者(如英伟达和Netflix高管)可能认为,高昂的签证费虽然增加了短期成本,但长期来看能迫使企业投资于本土人才培养,或筛选出真正顶尖的外国人才。反对者(如凯文·奥利里和保罗·克鲁格曼)则担忧,此举将直接打击创新,因为H-1B是科技公司快速获取关键技能、维持全球竞争力的生命线。 - 国内就业与全球竞争力之间的张力: 政策试图保护国内就业,但可能以牺牲美国在全球科技领域的领导地位为代价。如果美国企业难以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可能会促使一些研发活动转移到其他国家,从而削弱美国的创新生态系统。 - 企业盈利模式与人才战略调整: 严重依赖H-1B的大型科技公司(如亚马逊、谷歌)将面临显著的运营成本上升和人才招聘挑战。这可能迫使它们重新评估全球人才战略,包括增加海外研发中心、自动化部分工作,或大幅提高本土工程师薪酬以吸引人才。 这项H-1B政策对美国科技行业的长期结构和全球竞争力可能产生哪些出人意料的次级效应? - “人才回流”与“人才流失”并存: 一方面,政策可能促使一些在美国学习的外国高科技人才(尤其是那些难以获得H-1B签证的)选择回国或前往其他国家(如加拿大、欧洲),形成一定程度的人才流失。另一方面,它也可能促使那些在美国已获得永居或公民身份的顶尖外国人才更坚定地留在美国,减少其流动性。 - 初创企业面临的巨大压力: 与财力雄厚的大公司相比,资金有限的初创企业将更难以承担高昂的H-1B签证费用。这可能会扼杀部分创新型初创企业的发展,降低美国新科技公司诞生的速度,并可能加剧行业内的“赢家通吃”效应,使大型科技公司在人才争夺中占据绝对优势。 - 全球研发格局的重塑: 长期来看,如果美国持续收紧高技能移民政策,可能会促使跨国公司将更多的研发中心和创新项目转移到拥有更开放和灵活移民政策的国家。这不仅会削弱美国作为全球创新中心的地位,也可能加速其他国家(如印度、欧洲)在高科技领域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