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股市估值历史性高企:尽管一些分析师认为这是“新常态”,但事实并非那么简单

Global
来源: The Motley Fool发布时间: 2025/10/03 16:59:25 (北京时间)
股市估值
Shiller市盈率
人工智能泡沫
市场回调
投资策略
Image source: Getty Images.

新闻要点

华尔街一些分析师,如美国银行的Savita Subramanian,提出高估值是“新常态”的观点,理由是人工智能(AI)的快速发展和龙头企业的强劲盈利。他们认为应以当前估值锚定,而非期望回归过去。 然而,文章指出,虽然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普及和利率下降以来,市场估值确实经历了一个“新常态”(Shiller市盈率从10-20倍上升至20-30倍),但当前的估值水平已远超这一范围。目前市场是154年来第二昂贵的时期,Shiller市盈率一度达到40.15倍,接近互联网泡沫时期的高点。 历史数据显示,Shiller市盈率超过30倍的六次情况无一例外地导致了主要股指20%至89%的显著下跌。文章警告,尽管市场可能在高估值下运行一段时间,但历史证明,这种水平的估值最终会伴随着巨大的抛售压力。作者认为,投资者往往高估颠覆性技术的早期采用和实用性,AI可能也正处于一个未来可能破裂的泡沫中,因此建议不要以如此高的估值作为投资锚点。

背景介绍

自大衰退结束以来,标普500指数、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在过去16年中表现强劲。尽管2025年3月下旬至4月初市场波动加剧,但三大股指在2025年仍创下多个历史新高。 推动此次上涨的催化剂包括人工智能(AI)的发展、美联储持续降息的预期以及关税不确定性的即将解决。然而,随着股票上涨,估值也随之升高。尤其值得关注的是Shiller市盈率(周期调整市盈率,CAPE Ratio),该指标回顾154年的历史,目前显示市场处于第二昂贵水平。

深度 AI 洞察

华尔街关于高估值是“新常态”的论点是否掩盖了更深层次的风险? - 华尔街,特别是像美国银行的分析师,将AI增长和企业盈利能力作为高估值的合理化理由,这可能是在为短期市场情绪寻找支撑,而非基于长期历史规律。这种叙事可能诱导投资者忽视了历史估值周期的教训,即过度乐观往往是泡沫的信号。 - 尽管自互联网时代以来,信息可及性和低利率确实重新定义了“正常”估值区间,但当前Shiller市盈率突破40倍,已经远超新的“正常”上限。这表明市场可能正处于投机狂热阶段,而非仅仅是基本面支持的估值重估。 考虑到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背景和对降息的预期,这种历史性高估值警告具有怎样的额外复杂性? - 特朗普总统的再任政府通常被视为亲商和可能支持放松管制的,这可能在短期内为市场提供心理支撑,并可能通过财政刺激或减税措施进一步推高企业盈利预期。这种预期可能暂时抵消对高估值的担忧。 - 然而,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如果不是由经济疲软而是由政治压力或对通胀的误判驱动,可能会在长期内加剧资产泡沫。关税不确定性的解决虽然短期利好,但如果全球贸易摩擦的根本问题未解决,市场仍可能面临新的冲击。 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面对这种“历史性高企但可能持续”的估值环境,应采取何种战略性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措施? - 投资者应警惕对“下一个大事件”的过度追捧,尤其是像AI这样尚未广泛实现盈利优化的技术领域。历史表明,颠覆性技术早期往往伴随泡沫破裂,因此,对“七巨头”等高估值成长股应保持谨慎,审视其盈利质量和实际回报率。 - 考虑将部分资金从高估值、高风险的成长股转向具有稳定现金流、合理估值和防御性特征的板块。多元化配置至非相关资产,如高质量债券或黄金,以对冲潜在的市场回调风险。 - 采取更具纪律性的投资方法,如定投策略,并重新评估投资组合的风险承受能力,为可能出现的市场大幅调整做好准备,而不是盲目追逐短期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