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ING称亚洲企业将投资转向欧洲,进行供应链“调整”

全球
来源: 南华早报发布时间: 2025/09/30 23:28:15 (北京时间)
供应链重组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电动汽车
欧洲制造
关税规避
宁德时代
比亚迪
ING称亚洲企业将投资转向欧洲,进行供应链“调整”

新闻要点

据ING银行称,亚洲企业,特别是中国企业,正在进行供应链的结构性转型,在与美国“脱钩”的背景下,将投资转向欧洲。美国关税是制造商的重要成本组成部分,推动了供应链多元化的需求。 2024年,中国对欧盟和英国的外国直接投资(FDI)猛增47%至100亿欧元,这是自2016年以来中国对欧投资的首次显著反弹。这使得这两个市场在中国对外FDI总额中的份额增至19.1%,而美国吸引的投资不足20亿欧元。 电动汽车(EV)项目引领了中国在欧洲的投资转移,去年占所有中国绿地FDI的49亿欧元,即83%。显著案例包括宁德时代(CATL)在匈牙利投资73亿欧元的工厂,以及比亚迪在匈牙利和土耳其的新工厂,这些工厂都计划在明年开始生产。

背景介绍

自2018年以来,在中美贸易摩擦和技术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美国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征收了大量关税。这些关税旨在减少美国对中国产品的依赖,并鼓励制造业回流。 2024年特朗普总统再次当选后,其政府继续与贸易伙伴进行谈判,并维持了对中国商品的关税政策。这促使亚洲,尤其是中国企业,积极寻求供应链多元化,以降低运营成本和地缘政治风险。欧洲被视为一个关键的替代投资目的地。

深度 AI 洞察

为什么亚洲企业,特别是中国企业,将投资转向欧洲,这仅仅是规避美国关税那么简单吗? - 表面上看,规避美国关税和“脱钩”风险是主要驱动力。通过在欧洲设厂,中国企业可以利用当地生产、当地销售的模式,规避美国对中国制造产品的进口限制和潜在的惩罚性关税。这使得产品能够以“欧洲制造”的身份进入欧洲及其他市场。 - 然而,更深层次的战略可能在于全球供应链的长期重塑。欧洲不仅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其在先进制造、研发和绿色能源转型方面也具有领先地位。在欧洲进行投资,尤其是绿地投资,不仅能满足当前的贸易需求,还能使中国企业更深入地融入全球高端产业链,获取先进技术和品牌价值。 - 这也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的进一步深化,通过经济合作巩固地缘政治影响力。 欧洲接受中国投资的战略考量是什么,这会带来哪些潜在的长期影响? - 对欧洲而言,吸引中国投资,特别是在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有助于创造就业、刺激经济增长,并加速其绿色转型目标。欧洲需要电动汽车供应链的多元化和本地化,以减少对少数供应商的依赖。 - 长期影响可能包括欧洲工业的“中国化”风险,即关键技术和产能可能逐渐被中国资本控制。同时,这也可能在未来引发欧洲与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因为欧洲可能成为中国产品规避美国关税的“跳板”,从而加剧跨大西洋贸易关系的复杂性。 - 此外,欧洲内部对于中国投资的审查将日益严格,特别是在关键基础设施和高科技领域,以平衡经济利益和国家安全考量。 投资者应如何评估这种供应链“再调整”对相关行业和市场的影响? - 电动汽车及电池行业: 欧洲的电动汽车制造业将受益于中国资本和技术的注入,竞争将加剧,但消费者可能获得更具成本效益的产品。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等中国巨头在欧洲的扩张,将对其全球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产生积极影响。 - 物流和基础设施: 随着制造基地向欧洲转移,欧洲的港口、物流网络和工业地产将迎来新的投资和增长机会。 - 原材料和能源: 欧洲本土的原材料供应商和能源服务提供商将从新增的工业需求中获益。但同时,对关键原材料(如锂、钴)的全球竞争也将加剧。 - 地缘政治风险: 投资者需密切关注中美欧三边贸易关系的演变,以及任何可能影响供应链稳定性和投资回报的政策变化。政治风险溢价可能会在中长期内影响相关欧洲资产的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