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独家:消息称瑞士与瑞银可能就资本金规则达成妥协

欧洲
来源: 路透社发布时间: 2025/09/30 06:20:00 (北京时间)
瑞银集团
瑞士金融监管
银行资本金
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
金融稳定
A UBS logo is pictured on the branch of the Swiss bank in Lucerne, Switzerland, June 14, 2024. REUTERS/Denis Balibouse/File Photo Purchase Licensing Rights, opens new tab

新闻要点

消息人士透露,瑞士政府与瑞银集团(UBS)私下暗示愿就新的资本金规则达成妥协,这可能为议会设定政府和银行都能接受的较低要求铺平道路。 瑞士政府最初提出,为提高银行安全性,瑞银需额外持有240亿美元资本金,瑞银对此表示强烈反对,认为这将损害其与全球竞争对手的竞争力,并考虑将总部迁至国外。 有消息称,政府可能接受将额外资本金负担降至约150亿美元的方案,这笔金额瑞银可以承受。可能的妥协途径包括将瑞银外国子公司的资本金要求从100%降至80%,以及允许瑞银使用部分额外一级(AT1)债券而非普通股一级(CET1)资本来覆盖部分要求。 然而,最终的资本金要求至少要到明年才能明确,整个过程仍需时日。

背景介绍

2023年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倒闭后,瑞士政府提出新的资本金规则,旨在提高该国银行的安全性,防止未来再次发生类似危机。由于瑞银收购了瑞信,其作为瑞士唯一一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地位更加突出,因此受到新规的直接影响。 瑞银投资者一直密切关注其资本金状况和盈利能力,其股价近期虽有所反弹,但今年以来仍落后于同业。瑞银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同时,保持其全球竞争力并有效整合瑞信业务。

深度 AI 洞察

瑞士政府与瑞银寻求妥协的深层战略动机是什么,除了表面上声称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之外? - 瑞士政府需要在信贷危机后展示其维护金融稳定的决心,但过度严格的规定可能损害其唯一一家全球性银行的竞争力,进而影响瑞士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这是一种国家战略平衡。 - 瑞银面临整合瑞信的巨大挑战,过高的资本要求将束缚其手脚,阻碍协同效应的实现。将总部迁往国外的威胁是其重要的谈判筹码,旨在保护其在全球市场的议价能力和扩张潜力。 这项资本金规则的妥协可能如何影响全球金融业未来的结构和竞争格局,特别是对其他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G-SIFIs)而言? - 这为监管机构在平衡金融稳定与银行竞争力之间提供了灵活性,可能成为其他司法管辖区效仿的先例。这或许会鼓励其他G-SIFIs在其本国寻求类似的监管弹性。 - 如果瑞士能够成功达成一种既能确保稳定又不牺牲竞争力的模式,可能会加剧“监管套利”的趋势,即银行可能寻求更有利于资本效率的注册地,从而对全球金融监管的统一性构成挑战。 如果这项妥协最终达成,对瑞银和更广泛的瑞士银行业将产生哪些长期投资影响,投资者应关注哪些关键指标? - 对瑞银而言,较低的资本金要求意味着更高的股本回报率(ROE)和股本有形回报率(ROTE),这对其盈利能力是积极的。它将增强瑞银相对于全球同行的竞争力,并可能释放更多资本用于股东回报(如股票回购和股息)。 - 投资者应密切关注瑞银的普通股一级资本(CET1)比率、额外一级(AT1)债券的发行计划、盈利能力指标以及其股价相对于全球同行的表现。对于瑞士银行业,需观察是否有其他银行也因瑞银的先例而寻求调整监管,以及这是否会提升整个行业的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