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G7各国稳定币监管:这些国家如何塑造监管格局

全球
来源: Cointelegraph发布时间: 2025/09/30 00:40:00 (北京时间)
稳定币监管
G7
数字货币
金融科技
地缘政治风险
G7各国稳定币监管:这些国家如何塑造监管格局

新闻要点

G7国家正在积极推进稳定币监管。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于2025年7月18日签署了《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指导和建立法案》(GENIUS Act),要求发行方持有1:1的高质量储备,并禁止向持有者支付利息。该法案还规定了联邦许可或州级监管两种途径,并允许符合“可比”标准的外国稳定币上市。受此影响,Tether已宣布将推出符合美国法律的稳定币USAT。 欧盟的加密资产市场(MiCA)框架已于2024年年中开始实施稳定币规则,适用于意大利、德国和法国等G7成员国。MiCA对发行方的储备、治理和披露设定了标准,并限制了大型发行方的每日交易量。2025年,欧盟监管机构已开始加强执法,限制了不合规代币,同时多家欧洲银行宣布合作推出符合MiCA的欧元稳定币。 日本早在2023年6月就通过修订《支付服务法》建立了首个全面的稳定币监管框架,允许银行、信托银行和经批准的实体发行稳定币,JYP C等公司正积极推出日元挂钩稳定币。英国的稳定币监管仍处于提案和咨询阶段,最终规则预计在2026年出台,但已明确由金融行为监管局(FCA)监管发行和托管,英格兰银行负责系统性支付系统。加拿大在G7中相对滞后,缺乏专门的稳定币发行方章程,目前主要通过现有证券法和支付服务监管框架进行间接管理。

背景介绍

稳定币是旨在维持与法定货币(如美元或欧元)或一篮子资产挂钩价值的加密货币。它们在数字资产市场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为交易者提供波动性较小的避风港,并促进加密货币生态系统内的支付和结算。然而,其日益增长的市场规模和在支付领域的潜在应用引起了全球监管机构的关注,担心其可能对金融稳定、货币主权和消费者保护造成影响。 当前,美元挂钩的稳定币(如USDT和USDC)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与此同时,全球各国政府正竞相制定监管框架,以期在数字货币竞赛中占据主导地位。G7国家侧重于监管私人稳定币发行,而金砖国家则倾向于开发国家发行的数字货币(CBDC),旨在挑战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这构成了数字货币领域内日益加剧的地缘政治竞争背景。

深度 AI 洞察

G7国家碎片化的稳定币监管策略背后有哪些深层战略动机?美国GENIUS法案中的“可比”制度条款是否正在创造一种新的金融霸权? - G7各国采用不同监管路径,反映了在维护金融主权、确保国家货币(如欧元、日元)在数字时代地位方面的国家利益。例如,欧盟MiCA旨在促进欧元稳定币,日本则鼓励日元稳定币,以避免美元稳定币的进一步垄断。 - 美国GENIUS法案的“可比”制度条款,虽然表面上是为了促进国际合作,但实际上可能成为美国在全球数字金融领域施加监管影响力的工具。通过设定美国标准作为他国稳定币进入美国市场的门槛,华盛顿可能在无形中巩固美元在数字支付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即使其他国家试图推出自己的法币挂钩稳定币,也需在某种程度上遵循美国设定的规则,从而形成一种“数字美元霸权”。 G7监管的稳定币与金砖国家主导的央行数字货币(CBDC)之间的竞争,将如何重塑全球支付系统和货币影响力? - 这种竞争预示着全球支付系统可能走向两极分化。G7国家的私人稳定币,尽管受到监管,但其本质仍是基于现有金融基础设施的私营部门创新,有望提升效率并降低现有体系内的交易成本。 - 相比之下,金砖国家的CBDC旨在绕开传统金融系统,直接挑战美元主导的SWIFT体系,建立独立的跨境支付网络。这可能导致全球贸易和金融体系的分裂,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数字货币生态圈,影响外汇市场和国际清算,并可能加速“去美元化”进程。 传统金融机构在新的稳定币监管框架下进入稳定币发行领域,面临哪些未被充分认识的风险或机遇? - 机遇: 传统银行和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发行稳定币开辟新的收入来源,显著提高支付效率,降低跨境交易成本,并通过数字化资产更好地服务企业客户,扩展其在数字经济中的影响力。 - 风险: 风险包括声誉受损的可能(若稳定币出现技术或储备问题)、运营复杂性(管理新型数字资产、应对加密市场波动)、以及在遵守严格监管要求的同时与Tether和Circle等经验丰富的加密原生发行商竞争的挑战。Amundi的警告表明,不当的监管框架可能反而会加剧支付系统的去稳定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