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称特朗普的100%药品关税将打击美国人,买家“承担成本”,而非外国公司

新闻要点
经济学家贾斯汀·沃尔弗斯(Justin Wolfers)指出,唐纳德·特朗普总统提议对外国药品征收100%关税,最终将由美国患者和保险公司承担,而非外国制药公司。他认为,尤其对于受专利保护的品牌药品,由于缺乏竞争且需求缺乏弹性,关税理论无法迫使外国公司降价。 沃尔弗斯解释说,外国公司可以简单地将全部关税成本转嫁给美国市场。尽管该政策旨在保护美国制造商并已刺激了2700亿美元的美国本土制造业投资,但制药行业(如PhRMA)警告称,关税将削弱未来治疗和美国制造业的投资。虽然通用药品被豁免,但依赖专业外国品牌药品的患者将面临显著的价格上涨。
背景介绍
2025年,唐纳德·J·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其政府继续推行“美国优先”的经济和贸易政策。对外国商品征收关税是其政府保护美国产业、减少贸易逆差和促进本土制造业回流的核心策略之一。 此次提出的100%药品关税是其更广泛战略的一部分,旨在保护美国制造商免受所谓的“不公平外部竞争”,并已促使美国本土制造业迎来大规模投资。此前,特朗普政府曾多次对进口商品实施关税,旨在通过经济手段重塑全球供应链和贸易关系。
深度 AI 洞察
特朗普政府对药品征收100%关税的真正战略驱动因素可能是什么,超越了表面上的保护国内制造业? - 地缘政治杠杆和供应链韧性: 后疫情时代,美国可能寻求减少对特定国家关键药品供应的依赖,尤其是在与潜在对手的贸易或战略紧张局势中,关税可作为谈判筹码或降低国家安全风险。 - 刺激高价值研发回流: 除了生产,高额关税可能迫使外国制药公司将研发和高科技生产环节转移到美国,以获得市场准入,从而巩固美国在全球生物制药领域的领导地位。 - 国内政治考量: 在面对国内高药价的压力下,即使短期内可能推高部分药品价格,但强调“美国制造”和就业创造,可以在政治上获得支持,并将高价归咎于外国企业。 如果消费者确实“承担成本”,这可能如何影响更广泛的美国医疗保健生态系统和制药行业的投资格局? - 医疗成本螺旋式上升: 关税将直接增加保险公司和政府医疗计划(如Medicare/Medicaid)的支出,可能导致保费上涨、福利缩减,或对政府预算造成更大压力,从而可能引发新一轮关于药品价格管制的全国性辩论。 - 国内药企的定价权与创新压力: Eli Lilly和Pfizer等具有强大国内产能的公司可能获得更大的定价权,但这可能仅限于专利保护期内。长期来看,消费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压力将迫使国内企业在更高的成本结构下加速创新,以证明其更高的价格合理性。 - 行业整合与市场壁垒: 关税可能加速国内制药行业的整合,小型或缺乏国内生产能力的企业可能被收购或面临更大挑战。同时,对于希望进入美国市场的外国企业,建立美国本土生产线将成为巨大的进入壁垒,进一步固化现有市场格局。 这项政策对主要依赖全球供应链的外国制药公司和美国本土跨国制药公司有何长期投资影响? - 外国药企的战略调整: 外国制药巨头可能被迫重新评估其全球生产和分销网络。一些公司可能选择在美国建立生产基地以规避关税(即“近岸外包”),而另一些可能选择退出利润较低的美国市场,或将重心转向其他国家,从而改变全球药品流向和市场竞争格局。 - 美国跨国药企的双刃剑: 对于Eli Lilly和Pfizer等在美国有大量生产的跨国公司而言,虽然短期内可能受益于国内市场保护,但其全球供应链中如果涉及进口中间产品,也可能面临成本上升。此外,若其他国家采取报复性关税,则其海外市场收入将面临风险,促使这些公司更谨慎地平衡本土化和全球化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