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15万亿美元的欧洲债券市场为中国发行人提供了通向全球投资者的途径

大中华区
来源: 南华早报发布时间: 2025/09/29 08:28:01 (北京时间)
欧洲债券
中国融资
国际资本市场
Euroclear
地缘政治风险
15万亿美元的欧洲债券市场为中国发行人提供了通向全球投资者的途径

新闻要点

欧洲清算所(Euroclear)高管表示,规模达15万亿美元的欧洲债券市场可为中国发行人提供通向国际投资者的途径和更大的灵活性,以满足其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欧洲债券市场是全球第三大债务市场,允许公司和政府在其本国市场和货币之外筹集资金,且不一定与欧洲或欧元挂钩。 欧洲清算集团首席执行官瓦莱丽·乌尔班(Valerie Urbain)指出,欧洲债券市场高度国际化且灵活,使发行人能够瞄准他们想要的外国投资者,并拓宽其全球资本获取渠道。她还提到,欧洲债券通常提供比国内市场更长的期限,并可在55种不同货币和80种法律制度下发行。此举可释放中国国内资本用于其他用途,同时在海外项目日益增多之际,使中国发行人的融资渠道多样化。

背景介绍

欧洲债券是国际债务市场中的一种重要工具,允许公司和政府在其本国市场和货币之外发行债券。这种债券通常以非本国货币计价,并在国际市场而非单一国家市场进行交易。其主要优势在于能够吸引更广泛的投资者群体,并可能提供更灵活的条款和更长的到期期限。 目前,中国的债券市场主要由国内投资者主导。尽管中国国内资本足以满足企业和政府的融资需求,但引入外国资本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将国内资金用于其他战略性目的。在当前全球地缘政治背景下,保持不同流动性池之间的互操作性对中国而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深度 AI 洞察

中国利用欧洲债券市场,除了获取资金外,还有哪些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执政背景下? - 在当前美国特朗普政府可能推行“去风险化”甚至“脱钩”政策的背景下,中国积极拓展欧洲债券市场,旨在分散对美元体系的过度依赖,增强金融韧性。 - 增加在欧洲债券市场的发行量,有助于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即使欧洲债券不直接以人民币计价,其在非美国主导的国际资本市场中的活跃度提升,也有助于提升中国金融影响力。 - 这也是中国“走出去”战略的金融支撑,为其日益增长的海外项目提供多元化、成本更优的融资渠道,同时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可见度和信用。 鉴于中国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之间持续的地缘政治紧张,中国在欧洲债券市场的扩张可能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 - 挑战: 尽管欧洲债券市场具有全球性,但其投资者基础仍受地缘政治情绪影响。美国盟友的投资者可能因中美紧张关系而对中国发行人持谨慎态度,导致更高的风险溢价或更严格的尽职调查。 - 挑战: 欧洲债券市场涉及多达80种法律制度,合规复杂性高。中国发行人需要应对不同司法管辖区的法律、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这可能增加发行成本和操作风险。 - 机遇: 为欧洲和亚洲(非美国)投资者提供了多样化的投资机会,可能吸引那些希望摆脱纯粹以美元计价资产的投资者。这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多元化的全球金融生态系统。 - 机遇: 有助于建立在不完全受美国监管影响下的全球金融“桥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未来潜在的金融制裁风险,为中国提供战略缓冲。 欧洲债券市场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真正替代或显著补充中国对美国资本市场的依赖? - 欧洲债券市场作为全球第三大债务市场,其15万亿美元的规模无疑能为中国提供重要的补充资金来源,尤其是在美国市场因政治因素可能变得不那么“友好”的情况下。 - 然而,它不太可能完全替代美国资本市场的作用。美国市场在流动性、深度和国际接受度方面仍具有独特优势,尤其是对于需要大规模、快速融资的中国大型企业而言。 - 欧洲债券市场更像是中国金融多元化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非唯一的替代方案。它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第二选择”,有助于在经济和政治不确定性增加时,增强中国在全球融资方面的韧性和议价能力。其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构建一个更加多极化的全球金融框架,减少单一超级大国对全球资本流动的过度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