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芯股价为何周五大涨

新闻要点
周五,美国半导体制造公司格芯(GlobalFoundries)股价上涨6.7%,此前《华尔街日报》报道了特朗普政府可能推出的一项新的半导体关税提案。 这项名为“1:1”的提案要求芯片公司逐步在美国国内生产与其海外进口量等额的芯片,以避免对进口芯片征收100%的关税。承诺在美国生产的公司将获得短期进口“积分”,以便有时间扩大国内产能。 如果该规定实施,可能会显著增加对格芯等美国本土晶圆代工厂的需求,即使格芯主要生产“落后工艺”的专业芯片而非用于人工智能的“领先工艺”芯片。尽管如此,格芯上季度营收仅增长3%,其目前股价约为今年预期收益的22倍和明年预期收益的17.6倍,这表明约25%的盈利增长已被市场消化。文章作者认为,国内领先工艺芯片制造商英特尔可能比格芯更能从这项提案中受益。
背景介绍
该新闻围绕特朗普政府提出的一项半导体关税新规展开。这项“1:1”规则旨在通过要求芯片公司在美国国内生产与进口量等额的芯片,以避免高额关税,从而激励美国本土芯片制造。 这项政策与特朗普政府更广泛的“美国优先”和国家安全议程保持一致,强调供应链韧性,减少对海外制造的依赖,尤其是在半导体等关键领域。美国一直在积极推动半导体制造回流,例如通过《芯片法案》等举措。这项拟议的关税规则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趋势。 格芯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半导体制造公司,专注于落后工艺(专业)芯片,这些芯片在移动、汽车、物联网和数据中心等各个行业仍被广泛使用。
深度 AI 洞察
特朗普政府提出“1:1”半导体关税的真正战略目标是什么? - 地缘政治筹码:旨在降低对亚洲(特别是台湾)关键零部件制造的依赖,增强美国国家安全及其在未来地缘政治冲突中的影响力。 - 供应链去风险化:解决过去供应链中断暴露的脆弱性,确保国防和基础设施所需的必要芯片(即使是落后工艺芯片)的国内供应。 - 技术主导权:通过将更多制造活动带回美国,不仅提升就业,更重要的是维持和发展国内半导体生态系统,为未来技术创新奠定基础。 这项关税提案将如何重塑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和竞争格局? - 制造重心转移:可能迫使更多IDM(集成设备制造商)和无晶圆厂公司重新评估其全球生产布局,向美国境内的晶圆代工厂转移订单或直接投资设厂,导致全球供应链进一步区域化。 - 成本和效率权衡:企业将面临在美国国内生产的高成本与规避100%关税之间的艰难选择,这可能导致产品价格上涨,并影响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 赢家和输家:英特尔等拥有领先工艺和美国本土产能的公司将获得显著优势;而主要依赖海外制造的无晶圆厂设计公司和亚洲代工厂可能面临巨大压力。 对于像格芯这样的专业芯片制造商,这项政策的长期投资影响是否被市场高估了? - 短期情绪推动:格芯股价上涨更多是受政策预期刺激,而非基于对其基本面将立即发生实质性改变的理性评估。 - 产能瓶颈与资本支出:即使需求增加,格芯扩充产能以满足“1:1”要求也需要大量资本支出和时间,短期内难以完全兑现。 - 竞争劣势:格芯专注于落后工艺芯片,而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可能更侧重于确保整个半导体供应链的韧性,包括对先进工艺的战略重视。与英特尔等能生产领先工艺芯片的国内巨头相比,格芯的战略地位可能仍较次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