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美国港口费生效前,航运公司已开始规避影响:分析师

全球
来源: 南华早报发布时间: 2025/09/26 17:45:01 (北京时间)
美中贸易战
航运业
港口费用
供应链重构
中远海运
美国港口费生效前,航运公司已开始规避影响:分析师

新闻要点

分析师指出,在美国针对中国制造或中国运营船只的港口费用生效前不到三周,一些主要航运公司已开始调整其船舶部署,以避免或消化额外的成本,而非立即向客户征收附加费。 航运咨询公司Sea Intelligence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在亚洲-北美西海岸航线上,中国建造船只的份额从25-30%下降至近期20-25%。亚洲-北美东海岸航线也呈现类似但不太明显的趋势,而跨大西洋航线目前尚未出现此类调整。 中远海运集运(中远海运控股的集装箱业务板块)已确认其致力于维持对美国市场的班轮服务“稳定运营”,并表示尽管港口服务费可能带来挑战,但对美国航线网络服务仍充满信心。

背景介绍

当前,唐纳德·特朗普总统领导下的美国政府持续推行“美国优先”政策,并采取了一系列旨在限制中国经济影响力、保护美国产业的贸易和经济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限制技术出口以及其他非关税壁垒。 针对中国建造或中国运营船只征收港口费,是特朗普政府对华贸易和经济战略的最新延伸,旨在通过增加中国相关物流成本,鼓励供应链多元化,并可能对中国在全球航运业的主导地位构成挑战。此举反映了华盛顿方面在经济领域与北京脱钩的长期意图。

深度 AI 洞察

美国港口费背后的深层战略意图是什么,超越了表面上的经济影响? 美国此举不仅旨在通过增加成本来推动供应链“去中国化”,更深层次上是特朗普政府在更广泛的经济和地缘政治竞争中施压中国的战略组成部分。这可能包括: - 加速供应链重构: 迫使企业重新评估其物流网络,减少对中国建造或运营船只的依赖,从而加速将制造业和供应链环节迁出中国。 - 削弱中国航运影响力: 针对中国船只的费用可能旨在削弱中国航运巨头(如中远海运)在全球海运市场上的竞争力,为美国及其盟友的航运公司创造更有利的竞争环境。 - 战略性经济施压: 这是一项针对中国经济的非对称性工具,旨在提升中国出口的隐含成本,使其在全球市场上的价格优势被削弱。 航运公司将如何长期调整其船队策略,这对投资者意味着什么? 面对持续的地缘政治风险和不断变化的贸易政策,航运公司的长期船队策略将发生深刻转变,这为投资者带来了新的机遇和风险: - 船队多元化投资: 航运公司可能增加对非中国建造船只的订单,或者寻求通过租赁非中国船只来规避风险。这将刺激韩国、日本和欧洲造船业的需求,为相关造船企业带来投资机会。 - 航线网络优化: 公司将更加注重优化其全球航线网络,减少通过受限港口的频率,并可能开发新的贸易走廊,以降低运营风险。 - 技术升级与自动化: 为提高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航运公司将加速投资于港口自动化技术和更高效的船舶设计,以应对不断上升的合规和运营费用。这利好港口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自动化设备制造商。 这项新规对中远海运等中国国有航运巨头及其全球市场份额有何潜在影响? 尽管中远海运表达了维护美国航线稳定的信心,但新规对其全球运营和市场份额的影响不容忽视: - 成本压力与竞争力挑战: 额外港口费将直接增加中远海运的运营成本,若无法完全转嫁给客户,将压缩利润空间。即使转嫁,也可能使其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尤其是在运力过剩的市场环境下。 - 市场份额侵蚀风险: 面对更高的成本,部分客户可能转向非中国背景的航运公司。如果这种趋势扩大,中远海运在美国航线的市场份额可能面临侵蚀。 - 政府支持与战略调整: 中国政府可能会通过补贴或其他政策工具支持中远海运等国有企业,以抵消部分影响。中远海运也可能加速其非美国航线的扩张,或通过收购、联盟等方式调整其全球战略布局,以应对美国市场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