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品牌药品加征100%关税后,亚洲制药股跌幅扩大

新闻要点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宣布对家具、重型卡车和药品加征新关税后,亚洲制药公司股价周五下跌。自10月1日起,除在美国建立药品生产厂的公司外,所有“品牌或专利药品”将面临100%的关税。受此影响,东证药业指数下跌1.47%,第一三共制药和中外制药分别下跌2.11%和3.64%,住友制药跌幅扩大至5.33%。 韩国制药巨头三星生物制剂和SK生物制药分别下跌1.71%和3.71%。在香港上市的药企也普遍下跌,阿里巴巴健康信息技术和京东健康分别下跌2.92%和2.23%。特朗普还在另一篇帖子中提及对重型卡车征收25%关税,对厨柜、卫浴柜及相关产品征收50%关税,对软体家具征收30%关税。 此外,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批准了旨在让TikTok在美国继续运营的提案,该交易估值140亿美元,字节跳动将保留低于20%的股权。日本日经225指数下跌0.87%,韩国KOSPI指数下跌2.45%,香港恒生指数下跌1.35%,沪深300指数下跌0.95%。美国股市科技股连续第三天回调,主要股指普遍收跌,10年期国债收益率触及4.2%。
背景介绍
自2024年11月唐纳德·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以来,其政府的“美国优先”贸易政策立场日益明确且激进。此前,特朗普政府已对多个行业实施关税,以期将制造业就业机会带回美国。此次对品牌药品的100%关税,是其贸易保护主义议程的重大升级,直接针对全球制药供应链。 特朗普政府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如Truth Social)发布重要政策公告已成为常态,这反映了其直接向公众传达政策意图的策略。这些政策通常旨在通过经济压力促使外国公司在美国本土投资和生产,以实现其国内经济目标和国家安全考量。
深度 AI 洞察
特朗普政府对品牌药品征收100%关税的真正驱动因素是什么,这又将如何重塑全球制药行业的竞争格局? - 除了表面上将制造业带回美国的愿望,此举深层动机可能包括利用美国庞大的药品市场作为筹码,迫使全球制药巨头进行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共享,或至少削弱非美国本土生产的品牌药的市场优势。这可能不仅仅是关于就业,更是关于在关键医疗技术领域的国家竞争力。 - 100%的关税是极端保护主义措施,将迫使全球制药公司重新评估其供应链布局。那些依赖亚洲生产并将产品销往美国市场的公司将面临巨大压力,可能不得不考虑在美国建立生产基地,这会大幅增加运营成本和资本支出。 - 长期来看,这将加速全球制药供应链的“去风险化”或“友岸外包”趋势,促使制药公司在政治盟友国家或美国本土进行生产。这可能导致药品价格在美国上涨,同时亚洲制药公司的研发投入和国际市场扩张策略将受到严重限制。 除了制药业,此轮广泛的关税壁垒对其他行业及其全球供应链意味着什么?它如何影响投资者对新兴市场的看法? - 特朗普政府对重型卡车、家具等多个行业征收关税,表明其贸易保护主义策略是系统性而非孤立的。这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几乎所有依赖进口的行业都可能成为未来关税的目标,迫使企业进行大规模供应链调整,例如将生产转移出亚洲。 -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增加了对全球化逆转和贸易碎片化的担忧。那些在亚洲(尤其是中国)拥有大量生产基地并主要出口到美国市场的公司将面临持续的政策不确定性和成本上升。这将促使资本加速从这些地区撤离,或至少重新配置到受关税影响较小的区域。 - 新兴市场,特别是那些制造业高度依赖出口到美国的亚洲经济体,将面临增长放缓的严峻挑战。投资者将更倾向于关注具有强大国内市场或能够迅速适应供应链重组的公司,同时对那些被卷入美中贸易摩擦核心的企业保持警惕。 面对美国日益激进的贸易政策,亚洲各国政府和制药企业可能采取哪些反制或应对策略,这些策略又将如何影响区域经济和投资机会? - 亚洲各国政府可能会加大对本国制药企业的研发投入和本土化生产支持,以增强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独立性。同时,他们可能寻求深化区域贸易协定,如RCEP,以建立更强大的内部市场和供应链韧性,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 制药企业可能会加速“双边化”或“多边化”战略,即针对不同市场建立独立的供应链。例如,为美国市场建立美国本土或墨西哥的生产基地,同时为亚洲和欧洲市场保持或加强区域内供应链。这将导致全球制药生产网络的进一步分散。 - 对投资者而言,这将催生新的投资机会,例如在墨西哥、加拿大或东南亚等可能成为美国“友岸外包”目的地的国家,以及那些专注于区域内市场和研发创新的亚洲本地制药公司。同时,那些能够提供供应链优化和自动化解决方案的技术服务公司也将迎来增长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