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支出或飙升500%:亿万富翁正在买入的两只卓越人工智能股票

新闻要点
大观研究预测,到2030年,人工智能(AI)基础设施、软件和服务支出将增长550%,带来巨大的投资机遇。第二季度,两家由亿万富翁管理的顶尖对冲基金——Citadel Advisors和D.E. Shaw & Co.——增持了英伟达(Nvidia)和Palantir Technologies的股票。Citadel将英伟达的持仓增加了900%以上,使其成为第二大持股,并对Palantir建立了小额头寸。D.E. Shaw将英伟达的持仓增加了200%以上,也成为其第二大持股,同时将Palantir的持仓几乎翻倍,使其成为第六大持股。 文章指出,英伟达凭借其GPU和CUDA软件平台在AI加速器市场占据80%以上的份额,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其51倍的市盈率在未来三年36%的预期年增长率下显得合理。然而,Palantir尽管被评为决策智能软件和AI/ML平台的领导者,但其134倍的市销率(P/S)远超标普500指数中的其他股票,预示着巨大的估值风险,建议投资者保持小仓位。
背景介绍
人工智能(AI)技术,特别是生成式AI和大语言模型(LLMs),在2024年及2025年继续成为全球科技和投资领域的核心驱动力。对高性能计算能力的需求激增,使得像英伟达(Nvidia)这样的AI芯片制造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大型机构投资者,特别是表现卓越的对冲基金,其投资决策常被视为市场风向标,尤其是在新兴高增长领域。 英伟达长期以来在图形处理单元(GPU)领域占据主导地位,随着GPU在加速AI工作负载中的关键作用日益凸显,其市场地位得到巩固。Palantir Technologies则专注于数据分析和AI软件,服务于政府和商业客户,其创始人彼得·蒂尔(Peter Thiel)的背景也使其受到广泛关注。当前市场对AI领域的热情高涨,但也伴随着对高估值和潜在泡沫的担忧。
深度 AI 洞察
这些亿万富翁的购买行为,是反映了对AI长期趋势的深刻信念,还是在当前市场亢奋中追逐短期动量? - 鉴于英伟达在AI算力基础设施中的核心地位和不可替代性,以及其CUDA生态系统的强大护城河,Citadel和D.E. Shaw的增持是对其长期价值的认可。这并非单纯的短期动量交易,而是对AI“卖铲人”稀缺性溢价的战略性捕获。 - 然而,对于Palantir,尽管其在AI应用落地方面拥有独特优势并获得业界认可,但其极高的市销率(134倍)表明,目前的估值中包含了大量的未来增长预期,甚至可能存在投机成分。在这种情况下,对冲基金的介入可能更多是战术性捕捉市场情绪和短期波动,而非对其基本面价值的纯粹信仰。 英伟达的“全栈优化”策略,如何在日益激烈的AI芯片竞争中维持其超80%的市场份额? - 英伟达的CUDA软件平台形成了强大的网络效应和开发者锁定,使得竞争对手难以仅凭硬件性能超越。这一先发优势和生态系统深度是其核心竞争力,远非简单的芯片性能竞争。 - 其“全栈”解决方案,从GPU、CPU到互连和网络设备,提供了更低的总体拥有成本和更高的系统效率,这对于大型数据中心客户而言具有决定性吸引力。即使竞争对手提供“免费”芯片,也难以匹敌英伟达整体解决方案的价值。 - 尽管AMD和英特尔等巨头正在迎头赶上,并获得特朗普政府对国内半导体产业的政策支持,但英伟达在软件生态和系统集成方面的领先优势,预计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保持其主导地位,尤其是在高端AI训练市场。 Palantir的“从原型到生产”能力能否最终支撑其惊人估值,或者说,市场对其实际应用价值是否存在过度美化? - Palantir确实解决了企业将AI从概念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痛点,这是其核心价值主张。在AI时代,拥有强大的数据治理和AI部署能力至关重要,这为其带来了独特的市场需求。 - 然而,134倍的市销率,即使在增长型科技公司中也极度罕见,这意味着其未来营收需要以非常规的速度持续增长数年才能合理化当前估值。这不仅要求其客户数量和合同规模大幅扩张,还需要在AI应用领域保持无可匹敌的竞争优势,且营收增长转化为利润的能力也需显著提升。 - 鉴于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以及企业IT支出可能面临的压力,市场对Palantir“运营化AI”能力的乐观预期可能存在过度美化的风险。任何增长放缓或竞争加剧的迹象都可能对其估值造成巨大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