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承认新AI工具对免费用户来说成本过高,称目标是随时间降低价格:“想了解一切可能性……”

新闻要点
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表示,由于高昂的计算成本,一些即将推出的AI功能将仅限于付费用户,但他承诺公司目标是随着时间推移使技术更实惠。奥特曼在X上透露,OpenAI将推出“计算密集型产品”,部分功能将首先面向Pro订阅者,而一些全新产品将收取额外费用。 奥特曼强调,公司仍致力于尽可能积极地降低智能成本并广泛提供服务,同时也希望在当前模型成本下投入大量计算资源探索新的可能性。此番言论发布前,OpenAI董事长布雷特·泰勒曾将当前人工智能热潮比作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互联网泡沫,认为估值过高,但相信会涌现出亚马逊和谷歌这样的持久性公司。 此外,OpenAI据称正准备通过转向定制硬件来减少对英伟达的依赖。该公司据报道已与博通公司合作,计划明年开始大规模生产专有AI芯片,并已签订一份价值100亿美元的供应协议,博通首席执行官霍克·坦证实该交易已为其半导体创造了“即时且相当大的需求”。
背景介绍
2025年,人工智能领域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和投资热潮,OpenAI作为行业领导者,其技术突破和市场策略备受关注。然而,AI模型的训练和运行需要极高的计算资源,导致相关成本居高不下,这已成为AI服务普及和商业化的主要障碍之一。 与此同时,以英伟达为代表的GPU制造商在AI芯片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其高昂的芯片价格也是AI公司运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AI公司估值是否过高,以及当前AI繁荣与历史上的科技泡沫(如互联网泡沫)之间是否存在相似之处,市场和行业内部一直存在激烈讨论。
深度 AI 洞察
OpenAI限制免费功能,同时致力于降低成本的策略,其深层投资含义是什么? 投资者应认识到,这反映了AI技术商业化路径中的一个核心矛盾:前沿研发的巨额投入与市场普及的成本压力。OpenAI此举旨在: - 短期创收与研发再投资: 通过付费功能确保现金流,为持续烧钱的AI研发提供资金,而非依赖纯粹的风险投资。 - 市场分层与价值捕获: 将高阶、成本密集型功能提供给专业用户或企业客户,捕获高端价值,同时承诺未来普惠以扩大用户基础。 - 技术迭代与成本曲线: 暗示公司相信摩尔定律或类似效应将最终使AI计算成本下降,目前的定价是探索“可能边界”的临时策略。 OpenAI与博通合作开发定制AI芯片,对英伟达及整个AI芯片生态系统有何长远影响? 此举预示着AI巨头对垂直整合的强烈需求,并可能重新塑造AI硬件市场格局: - 削弱英伟达垄断地位: 长远看,OpenAI等大型客户自研芯片将减少对英伟达的依赖,对其增长构成结构性挑战,迫使英伟达加速创新并可能调整定价策略。 - 博通的战略崛起: 博通凭借其定制芯片制造能力,有望在AI基础设施领域扮演更关键角色,成为英伟达之外的重要供应商,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 AI供应链多元化: 更多头部AI公司可能跟进,推动AI芯片设计和制造走向多元化,降低单一供应商风险,同时可能催生新的定制芯片设计服务商。 OpenAI董事长泰勒将AI热潮比作“互联网泡沫”,这对投资者情绪和AI领域的长期投资有何启示? 泰勒的言论并非完全看空,而是对市场过度狂热的审慎提醒,其核心启示是: - 价值重估风险: 警示当前AI领域的估值可能存在泡沫成分,未来可能出现修正,投资者需警惕短期投机行为。 - 甄别“持久性公司”: 强调未来能穿越周期、拥有强大护城河和清晰商业模式的“亚马逊”或“谷歌”式公司将脱颖而出。投资者应聚焦于具备核心技术、强大用户粘性及可持续盈利能力的AI企业。 - 技术颠覆与产业重塑: 尽管存在泡沫,但AI作为一项颠覆性技术,其长期价值和对各行业的重塑作用毋庸置疑,关键在于识别真正的创新者而非盲目追逐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