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沃伦·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结束对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的17年投资

大中华区
来源: 南华早报发布时间: 2025/09/22 15:38:02 (北京时间)
伯克希尔哈撒韦
比亚迪
电动汽车
中国电动汽车市场
地缘政治风险
沃伦·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结束对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的17年投资

新闻要点

巴菲特旗下的投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已清算其持有的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的全部股份,结束了长达17年的投资,并获得了超过30倍的回报。此举经伯克希尔哈撒韦能源公司(直接持有比亚迪港股的子公司)最新季度报告确认,其对比亚迪的持仓已归零,标志着自2022年以来一系列减持后的彻底退出。 此次撤资发生之际,中国电动汽车行业正面临销量放缓、利润缩减以及供应过剩的担忧,这些问题因美国和欧盟的影响而加剧。中国电动汽车销量在8月份同比增长27%,低于上半年40%的增速。消息公布后,比亚迪股价在香港下跌3.2%,在深圳下跌1.7%。比亚迪回应称,截至去年6月,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持股比例已低于5%,免除了披露变动的要求。

背景介绍

伯克希尔哈撒韦于2008年首次投资比亚迪,当时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这一前瞻性投资被视为巴菲特对中国创新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认可。在长达17年的持有期内,比亚迪从一家相对较小的汽车制造商成长为全球领先的电动汽车巨头,其技术和市场份额显著扩张。 然而,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国内“内卷”加剧。此外,在特朗普政府的领导下,美国与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贸易壁垒和审查日益加强,增加了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进入国际市场的难度。

深度 AI 洞察

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彻底退出,除了简单的获利了结,还可能传递出什么更深层次的信号,尤其是在当前地缘政治和行业背景下? - 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完全退出,可能不仅仅是简单的投资周期结束或锁定巨额收益。它更可能反映出对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未来增长前景的谨慎态度,尤其是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如美国和欧盟的关税和审查)以及中国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利润空间受挤压的双重压力下。 - 此举可能暗示着一种战略性的“去风险化”考量,即从一个日益面临地缘政治摩擦和监管不确定性的行业中撤出资本。这与当前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持续强硬立场以及全球供应链重组的大趋势相符。 此次撤资将如何影响投资者对中国电动汽车公司乃至更广泛的中国科技行业的信心? - 巴菲特长期、成功的投资曾被视为对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及其领导者比亚迪的强大背书。此次完全撤出,无疑会削弱一部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电动汽车及相关战略性高科技行业长期增长潜力的信心。 - 它可能促使其他机构投资者重新评估其在中国高科技领域的敞口,尤其是在那些容易受到政策干预或国际贸易摩擦影响的行业。这可能导致资本流出或对相关股票估值的重新调整。 在特朗普政府持续执政的背景下,此次事件对美国投资者考虑长期投资中国战略性行业有何更广泛的启示? - 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撤资强化了在特朗普政府任期内,美国投资者在中国战略性行业进行长期投资所面临的日益增长的风险叙事。 - 这表明,即使是拥有深厚市场洞察力和长期投资视角的投资者,也可能认为地缘政治风险和监管不确定性已经达到了需要战略性退出的水平。投资者可能会被引导至那些地缘政治敏感度较低、或拥有更清晰国内增长动力的中国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