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伯克希尔彻底清仓其在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的盈利股份

Greater China
来源: CNBC发布时间: 2025/09/21 22:38:01 (北京时间)
伯克希尔哈撒韦
比亚迪
电动汽车
地缘政治风险
投资策略
伯克希尔彻底清仓其在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的盈利股份

新闻要点

伯克希尔哈撒韦已完全清仓其在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BYD)的全部股权投资。这项投资曾带来极其丰厚的回报,伯克希尔于2008年以2.3亿美元购入2.25亿股。 伯克希尔于2022年8月开始减持,当时其持股市值在当年第二季度已飙升至90亿美元。到去年(2024年)6月,伯克希尔已出售近76%的股份,持股比例降至比亚迪已发行股份的5%以下,从而不再需要根据香港交易所的规定披露后续出售情况。 然而,伯克希尔哈撒韦能源公司(持有这些股份的子公司)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文件中披露,截至2025年3月31日,该投资的价值已归零。伯克希尔的发言人证实,公司已出售了全部比亚迪股份。在伯克希尔持股期间,比亚迪股价上涨了约3890%。 沃伦·巴菲特此前曾解释称,虽然他认为比亚迪是一家“卓越的公司”,但伯克希尔将用这笔钱进行他“感觉更好”的投资。他还曾在2023年提及出售台积电股份时,是出于对地缘政治风险的“重新评估”,这可能也影响了其对比亚迪的决策。

背景介绍

伯克希尔哈撒韦对比亚迪的投资始于17年前,即2008年,是在查理·芒格的极力推荐下进行的。芒格当时称比亚迪及其首席执行官王传福为“一个该死的奇迹”。 此次清仓发生之际,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尤其是在中美关系和台海问题上。沃伦·巴菲特曾在2023年出售台积电股份后表示,他“重新评估”了北京声称台湾是中国一部分所带来的地缘政治风险,并直言“这是一个危险的世界”。这表明地缘政治考量是其投资决策中的重要因素。 此外,文章还提到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与巴菲特在某种程度上都认同企业应避免过于关注短期目标。特朗普曾提议SEC允许企业每六个月报告一次收益,以鼓励更长期的经营视野。巴菲特也曾强烈呼吁企业停止提供季度每股收益指引,认为这会导致过度关注短期利润而牺牲长期战略。

深度 AI 洞察

伯克希尔清仓比亚迪,是否预示着资本对特定中国资产的新一轮战略性撤离? - 伯克希尔的举动可能反映出其对长期持有中国高科技或战略性资产的潜在风险评估已发生根本性转变,即便这些资产本身表现优异。这不仅仅是盈利了结,更可能是对地缘政治风险溢价上升的直接回应。 - 鉴于巴菲特此前出售台积电股份时明确提及地缘政治风险,此次清仓比亚迪,即使该公司前景依然光明,也暗示着在特朗普总统领导下的中美关系持续紧张,资本正在重新衡量在华布局的长期稳定性。 - 这可能促使其他寻求风险规避的全球机构投资者重新审视其中国敞口,特别是在那些可能被西方视为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行业,如电动汽车和先进技术。 此次撤资对比亚迪及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将产生何种深远影响? - 尽管伯克希尔的持股已低于披露门槛,且其清仓可能不会立即导致比亚迪股价大幅波动,但其象征意义巨大。全球最受尊敬的价值投资者之一的完全退出,可能削弱部分国际投资者对比亚迪乃至整个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信心。 - 对于比亚迪而言,尽管其自身实力雄厚,但在国际化扩张过程中,失去伯克希尔这样的重量级背书,可能会在品牌信誉和吸引特定类型长期资本方面面临挑战。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在寻求全球市场领导地位时,或将面临更严格的审查和潜在的信任壁垒。 - 这次事件可能促使中国企业更加依赖国内资本市场和政策支持,同时加速其技术自主和供应链本土化的进程,以减少对外部地缘政治波动的敏感性。 巴菲特与特朗普在企业短期主义问题上的“共识”对资本市场监管有何潜在影响? - 尽管动机和背景不同,巴菲特长期以来反对季度盈利指引,而特朗普总统也提议半年报,这表明在“反短期主义”上存在一定程度的跨界共鸣。这种共鸣可能为未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调整披露要求提供政治土壤。 - 如果SEC真的采纳更宽松的报告频率,可能会减轻上市公司在短期业绩压力下的过度行为,鼓励企业将更多资源投入到长期研发和战略投资中。这对于那些需要漫长周期才能见效的创新型企业是利好。 - 然而,报告频率的降低也可能导致市场信息透明度下降,增加投资者获取及时信息的难度,对依赖高频数据的量化交易者和短期投资者构成挑战,并可能导致市场效率在短期内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