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华加大美国库存以应对潜在关税

新闻要点
诺华(Novartis AG)首席执行官Vas Narasimhan表示,公司已大幅增加在美国的药品库存,足以维持到2026年中期,以应对美国可能对制药行业征收关税的担忧。此举是在美国对瑞士、日本和中国征收39%关税(制药业目前豁免)以及正在进行的可能导致特定行业进口关税的调查背景下进行的。 今年早些时候,美国与欧盟达成的双边贸易协议规定,除少数仿制药外,几乎所有药品都将面临15%的关税。尽管该协议带来了一定明确性,但针对制药业的232条款调查结果仍存在不确定性。 除了囤积,诺华还宣布在中期内向美国投资230亿美元,计划将最关键产品的生产本地化,以减少对进口的依赖。Narasimhan预计,主要生产转移需要三到四年时间,但在两年内可实现显著转变,例如在美国进行部分最终灌装和包装。他强调,公司正在为所有可能情景做准备,并希望政府认识到扩大美国生产需要时间,最终的明确性将取决于232条款调查的结论。
背景介绍
当前(2025年)由唐纳德·J·特朗普总统领导的美国政府奉行“美国优先”的贸易政策,其特点是倾向于通过关税和贸易壁垒来保护国内产业和鼓励本地生产。这种政策背景促使跨国公司重新评估其全球供应链,并考虑将生产转移到美国境内。 美国《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授权总统在发现某些进口商品威胁国家安全时征收关税。该条款已被特朗普政府用于对钢铁和铝等产品征收关税,而目前针对制药行业的232条款调查预示着该行业可能面临类似的贸易限制。鉴于药品对国家健康和安全的重要性,制药业已成为国内生产和供应链韧性倡议的战略焦点。
深度 AI 洞察
特朗普政府对药品进口采取强硬立场的深层战略动机是什么,除了简单的贸易平衡之外? - 国家安全:确保关键药品供应链在国内控制之下,特别是在疫情暴露出的脆弱性之后。 - 产业政策:振兴美国制造业,创造就业,并减少对高价值商品外国供应的依赖,这符合其“美国优先”的经济议程。 - 谈判筹码:利用潜在关税作为更广泛贸易谈判中的杠杆,迫使让步或国内投资。 - 政治资本:通过展现对外国竞争的强硬立场和将就业带回国内,迎合民族主义选民基础。 诺华囤积和本地化生产的双重策略将如何影响其竞争地位和更广泛的制药行业格局? - 短期成本:囤积会产生显著的库存持有成本和潜在的过时风险,可能侵蚀短期盈利能力。 - 长期韧性:本地化生产将提供更强的供应链韧性,降低未来关税影响,并可能提高对美国政府和消费者的吸引力。 - 竞争优势:早期采取行动的公司(如诺华)可能会在满足未来本地化要求方面获得优势,可能导致市场份额的重新分配。 - 行业趋势:这可能促使其他跨国制药公司效仿,加速全球制药供应链的重构,可能导致区域化生产中心的出现。 即使诺华正在积极准备,其投资策略中仍存在哪些未被充分认识到的风险或不确定性? - 政策波动性: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可能难以预测,232条款调查的结果和具体关税水平仍不确定,可能随时改变投资回报预期。 - 执行风险:大规模生产转移既复杂又耗时,存在技术挑战、劳动力可用性问题和监管批准延迟的风险,可能导致成本超支或延期。 - 市场饱和与竞争:随着更多公司在美国本地化生产,市场可能面临产能过剩,加剧竞争并对药品定价施加下行压力。 - 供应链效率:将生产完全转移到美国可能无法完全消除所有供应链风险,因为原材料和关键中间产品仍可能依赖进口,从而限制了真正的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