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是涨是跌?利率刚刚做了一件事,预示着未来一年将有大动作。

新闻要点
美联储在经历了漫长的政策稳定期后,于2025年9月17日恢复降息,下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这是自2024年12月以来的首次降息。此举是在美国经济在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实施全面关税后表现出相对韧性、人工智能支出推动GDP增长,但就业市场疲软(2025年5月至8月就业增长为2010年以来最差)的背景下做出的。 历史数据显示,自1985年以来,美联储在暂停至少六个月后恢复降息,标普500指数在接下来的一年中位数回报率为13%(若无衰退则为16%)。目前标普500指数收于6,632点,历史数据暗示未来一年可能上涨12%-13%,达到7,458点左右。华尔街的“自下而上”预测也显示约10%的上涨空间。 然而,投资者应保持谨慎。由于关税,预计2025年下半年企业盈利增长将放缓,利润率受到更大冲击。通胀(CPI)因关税重新加速,8月份升至3.1%。此外,标普500指数目前以22.5倍的远期市盈率交易,这一高估值自1985年以来仅在互联网泡沫和疫情期间出现过,而这两次市场最终都大幅下跌。文章建议投资者避免估值过高或无利可图的股票,专注于高信念、估值合理且未来盈利确定性高的公司,并储备现金以应对潜在的市场回调。
背景介绍
2025年,美国正处于唐纳德·特朗普总统的第二个任期,其政府实施的全面关税政策对美国经济产生了复杂影响。这些关税旨在保护国内产业,但也引发了经济学家对通胀上升和就业市场潜在疲软的担忧。 美联储此前在2024年12月启动了降息周期,但在特朗普总统宣布关税后,美联储于2025年初暂停了降息。美联储面临两难境地:一方面担心关税可能导致通胀飙升,另一方面也担忧其可能削弱就业市场。在观察到2025年5月至8月就业增长放缓至2010年以来最差水平后,美联储于2025年9月17日恢复了降息,试图通过宽松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和就业增长。
深度 AI 洞察
鉴于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导致通胀再加速和就业市场疲软,美联储此次降息在投资上意味着什么?历史数据在此情境下有多大参考价值? - 美联储降息通常利好股市,但当前背景复杂。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是导致就业市场疲软和通胀再加速的双重原因。这使得美联储处于一个矛盾的境地:降息以支持就业,却可能加剧由关税引发的、非需求侧的通胀。 - 历史数据(降息后市场上涨)可能无法完全反映当前独特的地缘政治和贸易政策背景。关税导致的成本推动型通胀和潜在的滞胀风险,可能削弱甚至逆转传统降息对市场的积极影响。市场高估值(22.5倍远期市盈率)进一步增加了脆弱性。 - 投资者应警惕市场可能出现的“假阳性”信号,即短期因降息预期上涨,但长期被关税负面影响和通胀压力所压制。真正的投资价值可能在于能够消化关税成本、拥有定价权或受益于国内生产回流的少数企业。 文章虽提及人工智能支出是GDP增长的亮点,但对下半年盈利增长和通胀表示担忧。这是否暗示科技股内部将出现分化,以及投资者应如何识别真正的赢家? - 人工智能的贡献主要集中在少数巨头和特定技术领域,而非普惠性增长。文章对下半年盈利增长的担忧(归因于关税)表明,即使是科技公司,也难以完全免受宏观经济逆风的影响。 - 科技股内部的分化将加剧。真正的人工智能赢家是那些拥有核心技术、强大生态系统和全球市场领导地位的公司,它们能够将AI投资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入和利润增长,甚至能够转嫁部分关税成本。 - 投资者需区分“AI概念股”与“AI受益股”。前者可能估值过高且无盈利支撑,后者则应是那些拥有强劲现金流、创新能力,并且能够通过AI提高效率或创造新业务模式的成熟企业。对盈利能力和估值的严苛筛选至关重要。 面对市场的高估值、通胀压力和政策不确定性,文章建议投资者积累现金并避免高估值股票,这是否意味着防御性策略将优于增长性策略? - 在当前环境下,防御性策略的吸引力显著增强。积累现金提供了灵活性,可以在市场回调时抓住机会,并降低在高估值水平持有资产的风险。避免高估值和无利可图的股票是防范市场潜在下跌的明智之举。 - 然而,这并非全盘否定增长性策略。而是强调在增长性投资中采取更具选择性的方法。投资者应寻找那些即使在经济逆风下也能持续增长、拥有强大护城河、且估值合理的优质增长型公司。这些公司往往是其所在领域的领导者,能够通过创新和市场份额扩张来抵御宏观压力。 - 长期来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仍是增长的关键驱动力。因此,最佳策略是在保持整体防御姿态的同时,精选那些具备长期结构性增长潜力,且能穿越周期、估值相对合理的“高质量增长”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