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前董事呼吁特朗普和英伟达将这家芯片巨头私有化:“希望不是策略”

新闻要点
四位英特尔前董事,包括美国前贸易代表Charlene Barshefsky和前FCC主席Reed Hundt,呼吁将英特尔公司私有化,以帮助其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中重拾竞争力。他们认为英特尔的联合企业结构已经过时,分离设计和制造部门至关重要。 该提案建议美国政府,联合微软、苹果、亚马逊和高通等主要科技公司,收购英特尔的公众股份。之后,英特尔的制造部门可以重建为能够挑战台积电的代工厂,而个人电脑、服务器和自动驾驶(通过Mobileye子公司)的设计业务则可以出售或分拆。他们估计该代工厂账面价值为700亿美元,但需要高达1000亿美元的新资本才能在全球竞争。 此举是在英特尔股价周四宣布合作后飙升28%之后提出的。英特尔首席执行官Lip-Bu Tan最近称与英伟达的合作既是个人也是战略性的。分析师对英特尔与英伟达的合作持乐观态度,美国银行预计长期年收入将达到250-500亿美元,而摩根大通认为大部分价值将归英伟达。高盛则认为此次合作将对AMD和Arm Holdings造成打击。
背景介绍
英特尔曾是芯片设计和制造领域的领导者,但多年来性能持续下滑,而台积电等竞争对手则遥遥领先。美国政府(由唐纳德·特朗普领导)目前持有英特尔近10%的股份,英伟达持有约5%的股份。 英特尔首席执行官Lip-Bu Tan近期与英伟达(Nvidia)首席执行官Jensen Huang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旨在塑造AI基础设施和个人计算的未来。这篇呼吁英特尔私有化的文章指出,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的分拆曾为股东释放价值,并认为英特尔若无政府主导的重组,难以在当前市场中恢复竞争力。
深度 AI 洞察
该私有化提议背后是否存在超越纯经济考量的更深层战略和地缘政治动机? - 是的,这项提案的核心驱动力可能不仅是重振英特尔的商业竞争力,更是特朗普政府推行其“美国优先”产业政策、确保国家半导体供应链安全的关键一环。 - 鉴于美国政府持有英特尔近10%的股份,并积极推动芯片法案等措施,将英特尔私有化并由政府主导其拆分与重建,可以有效规避公开市场对短期盈利的压力,集中资源投入国家战略所需的尖端制造能力。 - 这也是在与中国进行科技竞争的背景下,确保美国在关键技术领域领导地位的尝试,防止核心技术流失或依赖外部供应链。 由政府主导如此大规模的私有化和企业拆分,其可行性和潜在挑战何在? - 可行性方面,特朗普政府的积极参与和对国家安全的强调,可能为该计划提供强大的政治推动力和资金支持。微软、苹果等科技巨头的参与也暗示了行业对供应链韧性的需求。 - 然而,挑战巨大。首先是估值和资金规模问题,收购公众股份和注资1000亿美元重建代工厂需要庞大资金,资金来源和条款可能复杂。其次是监管障碍,这种政府与私营巨头联合行动可能引发反垄断审查和公众对政府过度干预市场的担忧。 - 此外,英特尔拆分后的运营协同、人才保留以及重建全球领先代工厂的技术和时间挑战都不容小觑,其复杂性甚至可能超越通用电气的分拆。 如果该计划得以实施,将如何重塑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和英特尔的长期竞争力? - 如果成功,此举可能催生一个由美国政府和本土科技巨头支持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美国本土代工厂,从而显著增强美国的芯片制造能力和供应链韧性,减少对亚洲代工厂的依赖。 - 这将对台积电和三星等现有代工巨头构成新的竞争压力,尤其是在先进工艺领域。同时,英特尔剥离的设计业务,例如Mobileye,可能会获得更大的灵活性和估值空间。 - 然而,如果失败,高昂的投资可能付诸东流,英特尔的转型将进一步受挫,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的国家战略也将面临信誉危机。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有效整合政府、行业和私营资本的资源,并在技术和运营上实现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