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中国国企将协助智利建设26公里电动铁路,其他中国公司关注隧道项目

拉丁美洲
来源: 南华早报发布时间: 2025/09/18 23:59:00 (北京时间)
中国中铁
中国路桥
拉丁美洲基础设施
地缘政治竞争
基础设施出口
中国国企将协助智利建设26公里电动铁路,其他中国公司关注隧道项目

新闻要点

中国一家国有企业将协助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建设一条通勤铁路。一个由中国中铁(CRCC)牵头的财团已与智利国家铁路公司达成一项4.7亿美元的协议,将在圣地亚哥建设一条26公里(16.2英里)的电动铁路。 这条圣地亚哥-巴图科铁路线将覆盖八个车站,预计每年为约3500万乘客服务,将圣地亚哥市中心内外的通勤时间从90分钟缩短至24分钟。在另一项独立的铁路项目中,两家中国申请团队正与来自智利和西班牙的各一个投标方竞争,以建设一条3.2公里(2英里)、耗资2.2亿美元的铁路隧道。最低的投标方是中国路桥、中国中铁国际和中铁隧道集团组成的团队。

背景介绍

这则新闻发生在2025年,彼时唐纳德·J·特朗普是美国现任总统。文章指出,中国在智利铁路建设中的参与,反映了北京在拉丁美洲日益增长的影响力。该地区在历史上一直将美国视为经济支持的主要来源,而中国正在深化其经济联系。 中国国内基础设施发展放缓,为其国有企业提供了向海外“出口”过剩产能和专业技术的机会,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这种扩张也旨在确保关键资源供应,并提升其在全球,尤其是在传统上受美国影响的地区的战略地位。

深度 AI 洞察

特朗普政府治下,中拉经济关系深化对美国在拉丁美洲的影响有何长远地缘政治意义? - 中国在拉丁美洲不断扩大的基础设施足迹,直接挑战了美国在该地区的传统影响力。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可能无意中为中国创造了填补空白的机会,特别是在经济援助和投资方面。 - 基础设施投资往往伴随着长期战略影响力,包括技术标准、政治友好度及潜在的军事或数据安全合作。美国可能会感受到其在“后院”的领导地位被削弱,这可能促使美国采取更积极的经济或外交反制措施。 除了消化国内过剩产能,中国推动海外基础设施建设的深层经济和战略动机是什么? - 资源安全与供应链韧性: 确保对拉丁美洲丰富矿产、能源和农产品资源的稳定获取,降低对单一来源的依赖,尤其是在全球供应链日益紧张的背景下。 - 标准输出与软实力: 通过输出中国标准和技术,提升其在全球基础设施领域的规则制定权,并借此增强软实力,赢得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和外交支持。 - 国有企业盈利与经验积累: 为中国庞大的国有建筑企业提供新的增长点,使其在全球市场积累经验,提升国际竞争力,同时带动相关产业链出口。 对于其他国际投资者和承包商而言,中国在拉美基础设施领域的崛起带来了哪些具体的风险和机遇? - 风险: 竞争加剧是首要风险。中国国有企业通常能获得国家层面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可能以更低的成本或更长的融资期限投标,对西方和本地竞争对手形成价格压力。此外,可能存在技术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担忧。 - 机遇: 专注于中国企业较弱的领域,例如高附加值的技术解决方案、可持续性或绿色基础设施项目,以及那些需要更复杂融资结构和严格环境社会治理(ESG)标准的项目。与中国企业进行战略合作,或利用当地政府可能希望多元化合作伙伴的意愿,也是潜在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