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央行维持利率不变,2025年进一步降息前景不明

新闻要点
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MPC)以7票赞成、2票反对的多数票决定将基准利率维持在4%不变。此前,央行于8月已降息25个基点。尽管通胀总体呈下降趋势,但8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仍维持在3.8%,远高于2%的目标,并预计9月可能升至4%。 英国央行表示,仍需警惕通胀暂时上升可能对工资和物价设定过程带来额外上行压力的风险。同时,央行将放慢量化紧缩(QT)的步伐,未来一年将减持700亿英镑的政府债券,低于过去一年的1000亿英镑。分析师指出,英国央行面临两难境地,即在通胀和经济增长之间寻求平衡,且即将于11月26日公布的政府秋季预算案(可能包含增税以弥补财政赤字)也增加了不确定性,预计央行将维持观望态度。
背景介绍
英国央行是英国的中央银行,负责制定货币政策以维持物价稳定(目标通胀率为2%)并支持政府的经济政策。近年来,英国经济面临高通胀、低增长和劳动力市场紧张等多重挑战。为了应对通胀飙升,英国央行此前进行了一系列加息。 量化紧缩(QT)是英国央行通过出售政府债券(金边债券)来缩减资产负债表,从而收紧货币政策的工具。与此同时,英国政府正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财政大臣瑞秋·里夫斯(Rachel Reeves)预计将在即将到来的秋季预算中宣布增税措施,以解决预算缺口并减少政府借贷。
深度 AI 洞察
英国央行维持利率不变背后的深层考量是什么? - 尽管通胀数据显示出一些缓解迹象,英国央行选择按兵不动,这反映出其对核心通胀(尤其是服务业通胀和工资增长)的持续担忧。央行不愿过早放松政策,以避免重蹈此前低估通胀压力的覆辙,尤其是在英国脱欧后的经济结构性变化可能加剧物价粘性。 - 此外,政府即将出台的秋季预算案是关键变量。央行可能希望在采取进一步行动前,充分评估财政政策对总需求和通胀的潜在影响。在财政政策可能收紧的背景下,央行若贸然降息,可能会传递出与政府财政纪律不符的信号,或被市场解读为对经济前景的过度悲观。 放慢量化紧缩(QT)步伐传递了何种信号? - 减缓QT速度,从每年1000亿英镑降至700亿英镑,表明英国央行在抽离流动性时更为谨慎。这可能是对英国经济脆弱性的间接承认,即过度迅速的QT可能对金融市场稳定或政府债券市场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尤其是在政府财政面临挑战之际。 - 考虑到央行资产出售损失由政府承担,放慢QT也可能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这凸显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日益复杂的互动,以及央行在独立性与政治压力之间寻求平衡的挑战。 英国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复杂性将如何影响投资者策略? - 英国央行谨慎的“等等看”策略,加上政府潜在的增税措施,预示着英国资产(尤其是英镑和英国国债)将面临持续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投资者应警惕英国经济可能陷入“滞胀”困境,即增长乏力与高通胀并存。 - 在这种环境下,对利率敏感的国内股票(如零售、房地产)可能继续承压。投资者可能会转向更具防御性的资产,或那些营收更多来自海外、受英国本土经济影响较小的跨国公司。同时,英国国债收益率的走势将取决于市场对未来降息预期的调整以及政府财政健康状况的评估,可能出现短期波动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