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高盛:中国外资流入激增3万亿美元

大中华区
来源: 南华早报发布时间: 2025/09/18 17:40:00 (北京时间)
高盛
中国股市
外商投资
A股
资本流入
高盛:中国外资流入激增3万亿美元

新闻要点

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的报告显示,得益于DeepSeek新人工智能模型、中美紧张局势缓和以及北京应对通缩的决心,今年外国对华投资激增,为中国在岸和离岸股票市场带来了总计3万亿美元的增长。 报告指出,8月份全球对中国人民币计价A股市场的对冲基金流入量达到数年来最强劲水平。通过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计划的海外所有权达到两年来的最高点,而通过沪港通和深港通等交易互联互通机制的外国交易量也创下历史新高。 香港的首次公开募股(IPO)市场表现活跃,外国基石投资者超越了2021年创下的纪录。 notable交易包括M&G在2月份对蜜雪冰城40亿美元股票发行的6000万美元投资,以及瑞银集团(UBS Group)和科威特投资局(Kuwait Investment Authority)在5月份对宁德时代(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41亿美元发行的参与。 高盛总结称,这些数据“清晰地表明,外国投资者对中国股票,特别是A股的参与度已升至周期性高点”。

背景介绍

中国经济在经历疫情后的复苏挑战和房地产行业风险后,一直致力于稳定增长并吸引外资。北京正积极采取措施应对通货紧缩压力,例如通过货币宽松和财政刺激。 中美关系在特朗普政府的领导下,经历了贸易摩擦和技术竞争,但文章指出目前正处于“去升级”阶段,这可能为两国之间的经济互动创造了新的窗口。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计划和股票互联互通机制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渠道,旨在吸引国际资金流入。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其IPO市场受到全球投资者关注,尤其是在中国内地企业寻求国际融资的背景下。外资流入对中国股市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也反映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市场信心的变化。

深度 AI 洞察

除了表面原因,推动外国资本涌入中国的深层战略动力是什么? - 尽管过去几年市场情绪复杂,但投资者可能正在重新评估中国市场的长期增长潜力,尤其是在其经济转型和技术创新(如AI)方面。 - 全球投资者可能寻求多元化配置,将资金从估值较高的西方市场转移,或将中国视为一个相对低估且具有巨大国内市场潜力的替代投资目的地。 - 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信号和实际行动(包括中美关系缓和、应对通缩)积极争取外资,这可能被解读为其稳定市场、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战略决心。 - 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去升级”可能被视为一种实用主义姿态,为寻求短期收益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操作空间,利用了中美之间可能出现的暂时性“和平红利”。 这种外国投资的“激增”可持续性如何?是否存在可能迅速逆转趋势的潜在风险或结构性阻力? - 对冲基金的流入通常是周期性的,容易受到短期情绪和宏观数据波动的影响。若中国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或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再次升级,这些资金可能迅速撤离。 - 尽管中美关系有所缓和,但结构性矛盾(如技术竞争、国家安全担忧)依然存在。如果特朗普政府在选举周期后采取更强硬立场,或地缘政治事件(如台海局势)恶化,投资者的信心可能被迅速侵蚀。 -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不确定性、地方政府债务以及长期存在的监管风险(尤其是对科技和数据领域的潜在干预)仍是挥之不去的结构性挑战,可能随时影响投资者情绪和实际投资决策。 - 投资者对“政策疲劳”或中国政府在吸引外资和深化改革方面“口惠而实不至”的担忧仍然存在,这可能限制长期战略性资金的进一步投入。 这一趋势对中国资产类别(尤其是股票)的长期投资格局以及全球资本流向有何更广泛的意义? - 若此轮外资流入持续,可能有助于提升中国股市的估值,尤其是那些受益于AI、绿色能源和高端制造等新兴产业的龙头企业,并可能改善A股在MSCI等全球指数中的权重,吸引更多被动资金。 - 对于全球资本流向而言,这可能标志着对中国市场“孤立化”叙事的逆转,促使更多全球资产管理者重新配置中国资产,将其视为不可或缺的多元化组成部分,而非仅仅是战术性押注。 - 然而,这种流入也可能加剧中国资产的波动性,使其更容易受到全球宏观环境和地缘政治事件的影响。对于寻求长期价值的投资者而言,需要更深入地辨别哪些是受短期热钱驱动,哪些是反映真正结构性改善的投资机会。 - 此外,若中国市场表现持续优于其他新兴市场,可能导致全球新兴市场基金经理在投资组合中增加对中国的敞口,从而改变新兴市场内部的资本分配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