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自由贸易和人工智能使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更加紧密、成果丰硕

亚洲(不含大中华区和日本)
来源: Benzinga.com发布时间: 2025/09/18 16:59:02 (北京时间)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人工智能
数字经济
绿色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
自由贸易和人工智能使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更加紧密、成果丰硕

新闻要点

在当前全球不确定性和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正通过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来应对挑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升级谈判已于2025年5月全面完成,新协议将合作领域扩展至数字经济、绿色发展和供应链互联互通。 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于9月17日在中国广西南宁开幕,汇集了来自60个国家的3200多家参展商。此次博览会重点展示了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蓝色经济以及绿色低碳技术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凸显了中国与东盟在先进制造业和数字基础设施方面的巨大合作潜力。广西作为中国通往东盟的南方门户,在推动跨境合作中发挥着先锋作用。 人工智能被视为未来合作的关键支柱,东盟国家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与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势头强劲。例如,2025年4月,广西科创集团与马来西亚数字服务公司MY E.G. Services Berhad合作开发人工智能创新与合作中心。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也已与16家东盟企业签约,以促进产业升级。中国已连续16年保持东盟最大贸易伙伴地位,而东盟也连续5年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双方合作在全球波动中展现出稳定性。

背景介绍

全球经济正经历显著的不确定性,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保护主义政策抬头,导致全球贸易环境波动加剧。在此背景下,区域经济集团通过深化内部一体化来寻求稳定和增长。 中国和东盟之间的经济关系长期以来一直非常紧密。中国是东盟连续16年的最大贸易伙伴,而东盟也连续5年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这表明双方的贸易和投资联系具有高度的战略重要性和韧性。这种持续的贸易伙伴关系为进一步深化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度 AI 洞察

在全球保护主义抬头和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政策的背景下,中国深化与东盟的经济和技术整合有何更深层次的地缘政治驱动因素? - 中国与东盟深化合作,不仅是对冲全球贸易碎片化的经济举措,更是构建区域韧性和地缘政治影响力的战略部署。在全球供应链重组和关键技术竞争的时代,确保区域内的稳定和互联互通对中国至关重要。 - 鉴于特朗普政府的保护主义倾向,中国可能将东盟视为其“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更广泛区域经济秩序的关键伙伴。通过CAFTA 3.0的升级,中国旨在巩固其在东南亚的经济主导地位,并提升其在数字经济、绿色技术和先进制造等高价值领域的标准制定影响力。 - 这种整合有助于形成一个更加以中国为中心的经济引力区,挑战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尤其是在美国可能收紧其贸易和技术政策的背景下。对东盟而言,与中国的深化合作提供了经济增长和技术升级的机遇,但也可能增加其对中国的经济依赖。 中国在升级版CAFTA 3.0中对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和绿色发展的重视,如何服务于其巩固区域供应链和技术领导地位的战略利益? - 优先发展数字经济和AI旨在将东盟国家更深地整合到中国的技术生态系统和数字基础设施中。通过推广中国标准和技术解决方案(如5G、区块链),中国可以在区域内建立技术壁垒和依赖性,从而确保其技术优势和数据流动的主导权。 - 绿色发展和新能源汽车的合作,不仅响应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也为中国过剩的绿色产能提供了海外市场,并有助于中国在全球绿色技术供应链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这有助于中国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国际范例。 - 这种战略性投资旨在将东盟工业纳入以中国为核心的区域供应链,尤其是在关键原材料、中间产品和高科技组件方面,从而增强区域经济的抗冲击性,并减少对西方供应链的依赖。这构成了中国经济“双循环”战略的外部支撑。 考虑到中国—东盟加速一体化,非中国企业(尤其是来自美国、欧洲和日本的企业)在东盟市场运营或进入该市场面临哪些潜在投资风险和机遇? - 风险: 随着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加深,非中国企业可能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尤其是在数字经济、AI和新能源汽车等中国具有竞争优势的领域。CAFTA 3.0升级可能导致对区域内企业更有利的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从而使外部企业处于劣势。 - 机遇: 对于寻求利用中国—东盟日益壮大的市场和供应链优势的非中国企业,仍存在特定机遇。这些企业可以通过与中国或东盟本地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开发产品或服务,以适应区域市场需求。此外,在某些特定高科技或高端服务领域,如果能提供中国和东盟企业尚不具备的独特价值,仍有进入空间。 - 然而,关键在于非中国企业需要重新评估其区域战略,以适应一个由中国主导的、日益融合的东南亚市场。这可能意味着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区域政策,并调整供应链和市场策略以规避潜在的贸易壁垒和竞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