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隐藏的标准之战:中国重塑全球制造业的幕后推动力

全球
来源: 南华早报发布时间: 2025/09/18 01:59:01 (北京时间)
全球标准
中国制造
工业自动化
技术治理
产业链
隐藏的标准之战:中国重塑全球制造业的幕后推动力

新闻要点

中国正在悄然争夺对全球制造业标准制定机构的影响力,这些机构长期以来由欧洲和美国主导。这场“隐藏的战争”至关重要,因为谁拥有标准,谁就拥有市场,标准制定者实质上为全球行业书写规则,迫使竞争对手适应其产品规格。 几十年来,美国和德国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赋予英特尔和西门子等公司显著优势。然而,这一格局正在改变。中国正迅速从低端产品制造中心转型为多个行业的技术领导者,并决心从规则的接受者转变为规则的制定者,将“一流企业定标准”奉为圭臬。这场竞争涉及电动汽车、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其影响巨大。

背景介绍

全球制造业标准制定机构长期以来是欧洲和美国的势力范围,赋能了包括英特尔和西门子在内的西方企业巨大的竞争优势。德国工业家维尔纳·冯·西门子曾言“谁拥有标准,谁就拥有市场”,这句格言至今仍是全球竞争的核心。 今年是中欧正式建交五十周年,也是欧盟驻华商会成立二十五周年,凸显了中欧关系在经济和技术领域的重要性。中国在过去数十年间,已从“世界工厂”的角色,逐步转变为在多个高科技领域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技术强国,其对全球规则制定权的追求是其工业升级战略的自然延伸。

深度 AI 洞察

中国对全球标准制定的推动,其深层次的地缘战略意图是什么? - 表面上,这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和市场份额。然而,更深层次的目标是提升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话语权,进而确保自身技术供应链的安全与自主。通过主导标准,中国可以降低对西方技术的依赖,并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占据更有利地位。 - 这也是对美国现任特朗普政府及其“美国优先”战略的一种战略回应。通过在技术标准上建立另类的全球规范,中国可以为非西方国家提供替代方案,削弱美国在技术领域的领导力,并为自身在关键技术领域的“双循环”发展战略提供外部支撑。 投资者应如何评估西方公司面临的竞争加剧风险,以及中国本土冠军企业的潜在机遇? - 对于西方主导标准的公司,尤其是在半导体、工业自动化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长期来看将面临市场份额侵蚀和技术适应成本增加的风险。它们可能被迫修改产品以符合新的标准,或在某些市场失去竞争力。投资者需要关注这些公司在标准制定机构中的活跃度及对中国主导标准的适应策略。 - 中国本土冠军企业,特别是那些在先进制造、人工智能和数字基础设施领域具有技术优势的公司,将获得显著的先行者优势。它们在制定标准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将为自身产品和技术创造广阔的全球市场。投资者应寻找那些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组织并拥有核心技术专利的中国企业。 这场标准之争将如何影响全球供应链的韧性和未来技术生态系统的碎片化? - 标准的碎片化可能导致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增加,因为企业可能需要为不同区域市场生产符合不同标准的产品。这会增加研发、生产和合规成本,并可能促使部分供应链向区域化发展,以减少跨标准兼容的挑战。 - 从长远看,如果标准体系出现“一中一西”两大阵营,全球技术生态系统将面临深度碎片化。这不仅影响互操作性,更可能导致技术壁垒和贸易摩擦升级,最终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科技生态圈。投资者需要警惕这种碎片化带来的市场准入风险和技术脱钩的潜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