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就加密标准征求意见,为2026年立法铺路

新闻要点
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已启动一项咨询,旨在为加密货币公司制定最低标准,此举是英国计划从2026年起加强对该行业的监管的一部分。这些提议旨在平衡消费者保护、创新和国际竞争力,并效仿传统金融公司的多项要求,包括运营韧性、反金融犯罪系统和客户投诉处理。 FCA执行董事David Geale表示,目标是发展一个可持续和有竞争力的加密行业,而非消除投资风险,而是帮助公司达到共同标准。此前,英国在成为加密中心方面已落后于迪拜、新加坡和美国等司法管辖区。财政部的初步立法草案概述了将加密资产纳入《金融服务和市场法》的范围,从而扩大FCA对稳定币发行、加密资产托管、交易平台运营和质押等活动的监管。 尽管FCA提出了“比例原则”,例如对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外包要求更宽松,但对网络攻击等加密行业特有风险则更为严格。然而,英国的监管方法因其“零散”和“限制性过强”而受到行业批评。例如,英格兰银行提出的稳定币个人持有上限(1万至2万英镑)和企业持有上限(1000万英镑)被Coinbase等公司斥为不必要,银行界则认为此举有助于防止资金流出传统银行存款。
背景介绍
FCA对加密行业的监管是英国更广泛地努力重建金融竞争力、同时收紧对这个波动性行业监管的一部分。 尽管英国曾被吹捧为潜在的加密中心,但现在已经失去了优势,落后于迪拜、新加坡以及最近的美国等已经推出综合性框架的司法管辖区。 此次咨询是继财政部4月份的法定文书草案之后进行的,该草案概述了将加密资产纳入《金融服务和市场法》的范围。一旦法案颁布,FCA的职权范围将从金融推广和反犯罪措施扩展到全方位的加密活动,包括稳定币发行、加密资产托管、交易平台运营和质押。
深度 AI 洞察
英国FCA此次加密咨询的深层战略动机是什么,超越了其声明的消费者保护和创新目标? - 英国显然正在加密监管方面迎头赶上,作为“加密中心”已落后于更灵活的司法管辖区。此次咨询是其重新确立地位、防止资本和人才进一步外流的应对措施。 - “比例原则”的提出表明英国务实地试图在传统金融稳定顾虑(如银行存款外流)与培育有竞争力的加密行业之间取得平衡。然而,行业对“零散”和“限制性”元素的批评,尤其是英格兰银行提出的稳定币上限,揭示了创新与更保守、受银行业影响的监管立场之间的根本性矛盾。 英格兰银行限制稳定币持有量的提议对英国加密市场,特别是对机构投资者,可能产生哪些未被充分认识的次级影响? - 表面上看,该提议旨在保护传统银行存款,但其对机构投资者的1000万英镑上限可能在无意中限制了英国境内大规模稳定币应用的潜力,尤其是在机构间结算或大规模交易场景中。 - 这可能促使机构将与稳定币相关的业务活动(如大额OTC交易或DeFi参与)转移到监管更宽松或更支持大规模稳定币使用的司法管辖区,从而进一步削弱伦敦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吸引力,特别是在数字资产领域。 考虑到美国在特朗普政府领导下,正通过明确的监管框架(如SEC对现货以太坊ETF的批准)积极吸引加密创新,英国的这种“零散”且受传统银行利益影响的监管方式,将如何影响其在2025-2026年全球加密格局中的竞争力? - 英国的“零散”和“限制性”方法,加上英格兰银行的稳定币上限,可能使其在全球加密资产竞争中进一步落后。相比之下,美国在特朗普政府下展现出对加密创新的更开放姿态,特别是在机构产品方面,这吸引了全球资本和创新技术。 -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英国不仅难以吸引新的加密企业和投资,甚至可能面临现有企业外迁的风险。英国若不调整其监管策略,可能在全球数字经济转型中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尤其是在数字货币和资产领域,这对其“全球英国”的宏伟愿景构成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