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第四次推迟TikTok禁令,为中美协议铺平道路

新闻要点
2025年9月16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第四次延长了TikTok在美强制剥离的最后期限,此举旨在促成一项中美协议,以确保这款广受欢迎的视频应用能继续为1.7亿美国用户提供服务。 根据《华尔街日报》消息人士透露,本周在马德里进行的谈判已达成一项框架协议,将成立一家新的美国实体来控制TikTok,美国投资者将持有80%的股份,而中国股东持股比例将略低于20%。该财团包括甲骨文、银湖和安德森·霍洛维茨,以及字节跳动现有投资者如海纳国际集团、KKR和泛大西洋投资。 甲骨文将负责管理美国用户数据,新公司董事会将由美国人主导,并设有一个由美国政府指定的席位。作为协议的一部分,中国开发商将允许美国工程师为美国用户构建一个替代应用程序,并使用字节跳动授权的技术重新创建内容推荐算法。中国最高网络监管机构确认双方已就解决争议达成“基本共识”,中方同意许可TikTok的算法和其他知识产权,并委托新公司运营美国用户数据。 该协议仍需美国国家安全官员和国会议员的批准,他们对中国影响力和技术风险仍持谨慎态度。特朗普总统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本周五通话,旨在敲定最终协议。
背景介绍
此前,美国国会于2024年通过一项法律,要求TikTok的中国母公司字节跳动出售其美国业务,否则将面临全国性禁令。这项法律最初由特朗普总统的前任乔·拜登签署。自特朗普总统第二任期开始以来,他已多次发布行政命令,指示司法部暂缓执行禁令,为字节跳动争取出售时间。 长期以来,中美关系一直紧张,尤其是在贸易问题上。两国都对对方的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导致全球两大经济体之间的关系不稳定。TikTok案是两国在技术和国家安全领域摩擦的突出体现,美国官员对中国获取美国用户数据和通过算法施加影响的可能性表示担忧。
深度 AI 洞察
1. 特朗普总统为何一再推迟TikTok禁令并积极促成此协议,其深层动机是什么? - 特朗普政府可能将TikTok的命运视为中美地缘政治谈判中的一个关键筹码。通过多次延期,他保持了对字节跳动的压力,同时也为与中国达成更广泛协议创造了空间,这可能包括贸易或其他战略领域。 - 达成一项“美国主导”的协议,可以使其在国内政治上得分,既展现了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坚定立场,又避免了直接禁令可能引发的数百万年轻选民的反弹。 - 允许中国保留近20%的股份和算法许可,可能是在平衡国家安全与避免彻底经济脱钩的实用主义考量,为未来的技术合作或有限的相互投资留下余地。 2. 此次TikTok协议的框架对中美科技脱钩趋势有何启示? - 该协议可能预示着一种“选择性脱钩”或“可控融合”的新模式,即在关键技术和数据领域,通过股权结构、数据托管和算法许可等方式,实现“美国控制”下的有限合作,而非彻底分离。这可能成为未来处理类似案件的模板。 -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脱钩趋势的逆转。美国对中国科技的警惕依然存在,尤其是在半导体、AI等核心领域。TikTok案例的特殊性在于其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文化影响力,使得简单禁令的代价高昂。 -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中美两国在科技领域的互动将更加复杂和微妙,需要在国家安全红线与商业利益之间寻找平衡点。完全的脱钩或完全的融合都非短期内可见的结局。 3. 对于在华有业务或依赖中国技术许可的美国科技公司,以及寻求进入美国市场的中国科技公司,本次协议可能带来哪些长期影响和风险? - 对于美国科技公司,此协议可能提供一个在受控条件下与中国技术公司合作的潜在框架,但也凸显了未来合作中股权、数据主权和算法控制将成为核心谈判要素。合规成本和地缘政治风险溢价将持续存在。 - 对于中国科技公司,TikTok的案例表明,即使面临最严格的审查,通过结构性调整和一定程度的妥协(如放弃多数股权、数据本地化、算法许可),仍有可能保留部分美国市场份额。但这需要巨大的政治和商业成本,且成功的先例可能难以复制。 - 长期来看,该协议可能强化“国家安全审查优先”的原则,使得所有跨境技术投资和合作都面临更严格的审查。知识产权保护和数据主权将是持续的投资风险点,投资者需警惕政策突变和监管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