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衣库CEO称美国“可能遭受关税打击最严重”:警告世界“可能破产”

新闻要点
优衣库运营商迅销集团的创始人兼CEO柳井正警告称,美国可能因特朗普总统实施的关税而承受最严重的损失,并担忧世界“可能破产”。柳井正指出,美国是“受影响最大的国家”。 迅销集团作为亚洲最大的服装公司之一,其大部分生产集中在南亚和东南亚。该公司此前已表示关税对其美国业务的影响,并计划提高价格以缓解冲击。 经济学家彼得·希夫也表达了类似担忧,他预测关税将导致美元崩溃,使美国消费者贫困化,但却会使外国消费者(特别是金砖国家)受益,并称“美国消费者的消亡意味着新兴市场消费者的诞生”。希夫还提及特朗普政府对印度商品征收50%关税,以及欧盟贸易协议中对欧洲商品和特定材料征收15%至50%的关税。
背景介绍
自2024年11月重新当选美国总统以来,唐纳德·特朗普政府已实施了一系列旨在保护国内产业的激进关税政策。这些政策包括对印度进口商品征收50%的关税,以及对欧洲商品(例如钢铁、铝或铜)征收15%至50%的关税。 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是一家全球性服装零售商,拥有积极的全球扩张计划,尤其是在欧洲和北美市场。其供应链高度依赖亚洲(特别是南亚和东南亚)的生产基地。彼得·希夫是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以其对美国贸易逆差和美元贬值风险的长期警告而闻名。
深度 AI 洞察
大型企业公开批评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战略意义是什么? 这不仅仅是言辞上的批判,它表明了跨国企业面临的真实运营挑战和全球供应链可能发生的转变。这也凸显了政治保护主义与企业全球化之间日益加剧的分歧,可能导致: - 针对关税的游说活动增加,企业试图影响政策制定。 - 加速供应链重组,例如通过回流或近岸生产策略来降低关税风险,从而影响对不同地区的投资流向。 - 企业可能更积极地寻求贸易协定中的豁免或替代市场,以维持盈利能力。 特朗普政府持续激进的关税政策将如何重塑全球贸易和投资格局,超越即时价格上涨的影响? 关税可能加速全球供应链的碎片化,促使企业将生产从高关税地区转移出去,或在激励措施到位的情况下将生产迁回美国。这会: - 为提供稳定、免关税生产替代方案的国家创造投资机会,同时将投资从传统制造业中心转移出去。 - 增加贸易战和报复性关税的风险,导致全球经济格局更加分裂,跨国公司面临更大的波动性。 - 长期来看,可能导致全球生产效率下降,因为企业被迫根据政治而非经济效率来优化其供应链。 经济学家彼得·希夫关于关税将导致“美元崩溃”和“美国消费者消亡”的预测,尽管具有煽动性,但其背后的经济机制是什么?投资影响又如何? 彼得·希夫的观点反映了对关税负面影响的极端看法,其部分论点有一定经济学基础,但实际结果可能更为复杂: - 支持机制: 关税提高进口成本,导致美国国内通胀上升和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如果外国进行报复,美国出口将受损,进一步削弱经济。持续的贸易逆差如果通过美元贬值来融资,可能导致美元价值下降,使进口更加昂贵,形成恶性循环。 - 反驳/细微之处: 美国经济规模庞大且多元化,具有一定的韧性,消费者可能会转向国内替代品,刺激本地生产。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为其提供了强大的缓冲,尽管其价值可能随着时间推移而受到侵蚀。此外,关税带来的政府收入或国内产业的复苏也可能部分抵消负面影响。 - 投资影响: 投资者需警惕美元的长期贬值风险,这可能利好黄金和非美元计价资产。新兴市场(特别是那些能提供替代生产基地或受益于美国消费转移的市场)可能吸引更多资本。同时,过度依赖进口或拥有复杂全球供应链的美国企业将面临更高的成本和盈利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