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印度央行可能在10月和12月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各降息25个基点;26财年CPI平均可能为2.4%

新闻要点
摩根士丹利报告指出,印度储备银行(RBI)预计将在10月和12月的货币政策委员会(MPC)会议上各降息25个基点,使最终政策利率达到5%。此举是由于通胀持续低于目标,为货币宽松创造了空间。
背景介绍
印度储备银行是印度的中央银行,负责管理该国的货币政策,包括设定关键利率和控制通胀。其主要通胀目标是4%。货币政策委员会(MPC)是负责制定这些政策的机构。 当前新闻背景显示印度通胀已连续七个月低于4%的目标,核心通胀也保持在较低水平。摩根士丹利预测,2026财年(FY26)消费者价格指数(CPI)通胀平均将为2.4%,远低于印度央行的目标,这为降息提供了依据。
深度 AI 洞察
印度央行降息预期背后,除了通胀外,还有哪些更深层次的经济权衡? - 报告指出名义GDP增长疲软(FY26预计8.3%),而实际GDP增长保持稳定。这表明通缩压力正在侵蚀经济名义价值,可能限制企业营收和政府税收。印度央行可能通过降息来刺激总需求,以抵消通缩对名义增长的负面影响,即便实际增长表现尚可。 - 外部需求疲软的风险,特别是来自与美国贸易谈判中的不利关税影响,可能进一步拖累印度经济。印度央行可能预见这种外部冲击,并提前通过货币宽松来提供国内缓冲,以避免经济硬着陆。 唐纳德·特朗普总统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特别是与美国的贸易谈判,将如何具体影响印度央行的货币政策路径? - 文章明确提到“不利关税和与美国正在进行的贸易谈判的结果”可能加剧外部需求疲软。在特朗普总统的“美国优先”政策下,印度出口可能面临更大的市场准入障碍或更高的关税壁垒。这将直接减少印度企业的外部收入,并可能导致国内投资和就业下降。 - 面对这种外部冲击,印度央行可能被迫采取更激进的降息策略,以刺激国内消费和投资,从而抵消出口下降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可能导致比目前预测更深的降息周期,以维持经济稳定。 核心通胀长期低于4%对印度经济结构和长期投资格局有何启示? - 核心通胀(剔除波动性较大的食品和能源)已连续22个月低于4%,这表明印度可能正在经历更结构性的通胀下行趋势,而非短期波动。这可能源于生产效率提高、供应链优化或国内需求结构性变化。 - 长期低通胀环境将支持较低的利率水平,降低企业借贷成本,利好资本密集型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同时,它可能促使投资者寻求更高收益的资产,例如高增长股票而非传统固定收益,改变资本配置策略。